绵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0亿元,增长13.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7.7亿元,增长53.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87.5亿元,增长10.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8.1亿元,增长1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7亿元,增长10.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8.0亿元,增长1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2.0亿元,增长9.4%。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53.4%,金银珠宝类增长28.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6%,汽车类增长3.4%。
旅游。全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05.2亿元,增长49.6%。其中:国内收入205.0亿元,增长49.8%;旅游外汇收入315.9万美元,下降46.5%。接待游客总人数2463.5万人次,增长28.2%,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462.5万人次,增长28.3%;入境旅游人数1.0万人次,下降50.6%。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项目293个,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73.8亿元,增长9.2%;引进外资2.4亿美元,增长14.8%。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8.1亿美元,增长27.0%。其中:进口总额10.1亿美元,增长19.9%;出口总额18.0亿美元,增长31.3%。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9573.2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4.3亿人公里,下降14.3%;公路货运周转量69.4亿吨公里,增长13.9%;水运客运周转量206.8万人公里,下降18.0%;水运货运周转量1.6万吨公里,下降82.7%;铁路旅客发送量514.9万人,增长12.5%;铁路货运量109.6万吨,增长2.3%;民用航空客运量91.7万人次,增长34.7%;民用航空货邮运量9128.1吨,增长8.9%。
邮电。全市共有邮政局(所)419处,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1亿元。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6.9亿元,增长14.0%。年末全市固定电话机用户76.0万户,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470.2万户,增长7.0%。国际互联网用户65.3万户,增长16.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4.2亿元,增长17.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5亿元,增长12.5%。税收收入完成63.0亿元,增长13.8%,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9.6%。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10.3亿元,增长13.4%。其中单位存款1044.7亿元,增长8.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1.9亿元,增长16.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2.8亿元,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563.1亿元,增长25.1%;中长期贷款671.9亿元,增长9.1%。
保险。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42家,其中:产险公司19家,寿险公司23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50.0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人身险32.7亿元,增长1.6%;财产险17.3亿元,增长18.6%。各类保险赔款及期满给付支出18.5亿元,增长33.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2所(不含高校、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在校学生69.2万人,教职工5.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3万人。
全市有小学436所,招生4.4万人,在校学生23.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34所,招生8.9万人,在校学生27.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招生2.9万人,在校学生6.0万人。
全市有高校14所。招生(含成教全日制生)4.4万人,在校生13.7万人,毕业生3.5万人,专任教师7136人。
科技。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落实无偿资金8000万元。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0项,落实无偿资金4575万元。全市已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1家,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全市全年共申请专利4992件,专利授权284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80.2万册。艺术馆、文化馆299个,剧场、影剧院17个,博物馆、展览馆12个。乡广播电视站264个,广播覆盖率达98.8%,电视覆盖率达99.2%,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7.7%,城区数字电视转换率100%。全市公开发行报纸5种,公开发行杂志16种。
卫生。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12个,卫生技术人员2.6万人,执业医师10788人,注册护师、护士958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万张。
体育事业。全市共有体育场馆数15个,全年共举办各种运动会637次,参加人次达423万。在参加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78枚,其中:金牌56枚,银牌62枚。
十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争取中央、省市各级环保专项资金10137万元,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254万,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187万,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696万元。水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平政河治理取得成效、小流域整治工作正式启动,排查排污口140个,对431家单位进行了污染排查和分类整治工作;关停23家,停业整治15家,限时整改96家,取缔网箱养殖3210口;大气环境专项整治方面,建立四级秸杆禁烧责任体系,加大投入推进秸杆资源化利用,降低农村面源大气污染;以电厂脱硫脱硝、水泥脱硝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大气点源治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涪江干流全年水质优,涪江干流、凯江、安昌河、通口河年均水质与去年持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质类别标准;梓江年均水质为Ⅱ类,较去年有所好转;绵阳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全年城区空气质量监测天数365天,优的天数占105天,良的天数为217天,达标率88.22%,城区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年绵阳城区和近郊区降水pH均值为5.71,酸雨频率13.13%。声环境质量,2013年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4.3dB(A),夜间平均值为44.9dB(A),质量状况等级均为二级(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