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杭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发展定位新要求,深入实施“杭改十条”,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强统筹、治环境、惠民生、促和谐,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85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67.9亿元,分别增长1.8%、8.1%和8.5%。人均生产总值103757元,增长7.7%。按国家公布的2014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6891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42.6∶54.3调整为2014年的3.0∶41.9∶55.1。
(二)民营经济
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503.05亿元,占全市的59.8%。民营商贸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228.62亿元,占全市的74.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983.54亿元,占全市的46.9%;民营经济实现财政收入788.6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1.1%。年末,全市共有私营企业27.6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9%,个体工商户34.53万户,增长5.3%,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分别为222.96万人和72.01万人,增长19.4%和8.9%。
(三)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2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7.32亿元,增长8.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1.18亿元,增长12.3%,其中用于民生支出712.58亿元,增长13.3%,占财政总支出的74.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等民生项目支出分别增长21.0%、15.3%和13.3%。行政经费有效控制。全市各类会议、活动分别减少16.0%和35.5%,“三公”经费下降37.1%。
(四)市场价格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涨幅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六升二降”格局(见下表)。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7%。
(五)劳动就业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4.82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3.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4%。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7.79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74.9%提高至75.1%;人口出生率为1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人口71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4.27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55.7%提高为56.5%;人口出生率为12.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4‰。
(二)人民生活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7元,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32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55元,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和8.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92元,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16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16元,分别增长4.9%和11.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5.4辆、空调201.5台、家用电脑110.6台、淋浴热水器93.7台;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67.9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4.3辆、空调135.9台、家用电脑67.3台、洗衣机82.7台、电冰箱99.5台。
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676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
(三)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663.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840.21万人,增加17.93万人;参加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331.83、406.65、309.23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15.47、11.83、17.22万人。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07%和98.94%。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开工36534套,竣工36756套,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主城区推出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2865套,全市新增廉租房货币补贴家庭569户。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88元调整为660元,各县(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提高。
(四)社会福利
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570家、老年食堂1092家,建设农村公益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40家。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308所,比上年增加27所,床位56131张、收养人员24061人,分别增长15.4%和0.1%。被列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38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2512人。开展第十四次“春风行动”,共募集社会帮扶资金4880万元。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5.53亿元,增长18%。地铁建设力度加大,2号线东南段开通运营,4号线首通段建成。城市快速路初步成网,彩虹快速路滨江段、秋石三期高架主线、东湖路-德胜路立交建成通车;萧山机场高速公路改建、文一路地下通道、环城北路地下通道、紫之隧道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大江东、下沙、之江等新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奥体博览城国际博览中心项目主体结构通过验收,主体钢结构安装完成。
(二)公用事业
全年杭州电网建设投入40.13亿元。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输电工程24项,容量315万千伏安,线路361.52公里。全市用电量640.1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3.86亿千瓦时,下降6.3%。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50万立方米。新辟公交线路13条,优化公交线路32条。新增公交专用道40.3公里、公交车400辆。新建停车泊位53283个,累计建成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3538个,投入公共自行车8.11万辆。全年地铁客运量达到1.45亿人次,增长57.1%。公交分担率有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