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3-21 烟台市统计局
 
年内全市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5.3万人,其中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2523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344人。31人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其中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年末全市拥有两院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0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家5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4个,博物馆和纪念馆1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年末拥有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0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2套;县级以上电视台13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84所,其中医院148所,乡镇卫生院12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7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86所,村卫生室3261所,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4所,妇幼保健机构14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76万人,注册护士1.6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09万张,其中医院2.76万张,乡镇卫生院0.87万张。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43.77/10万,死亡率0.46/10万。全市婴儿死亡率3.11‰,孕产妇死亡率6.9/10万。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基地6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和基地8个。11个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26个乡镇(街道)建有标准体育健身设施,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5901个行政村建有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451人。第17届仁川亚运会,烟台籍运动员获得5金5银2铜,居全省第二位。第23届省运会,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429枚,居全省第三位。全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篮球赛、全球华人羽毛球赛、国际攀岩世界杯等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52个。
 
十、城乡建设
 
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70个,投资212亿元。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的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的莱山水厂一期、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的烟台生活垃圾综合湿解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的华阳热电芝罘区南部新城供热中心投入使用。
 
年末城市(县城)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69.95万立方米/日;蒸汽供热能力1931吨/小时,热水供热能力6466.73兆瓦,集中供热面积1.12亿平方米;年末全市已建成运行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9%。
 
全市整建制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建成120座乡镇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购置收运车辆2420台,配置垃圾箱、垃圾池等垃圾容器8万多个,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165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12公里。15个镇入选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达到25个,96个村居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示范村。
 
年末公交营运车辆3113辆,营运线路204条,线路总长达4852.8公里,运客量41291.1万人次,其中市区公交营运车辆2296辆,运客量34205.8万人次。年末营运出租汽车5417辆,运客量14329.5万人次,其中市区营运出租汽车2169辆,运客量6980.7万人次。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07.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第一产业用电11.96亿千瓦时,增长11.2%;第二产业用电327.82亿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323.67亿千瓦时,增长5.7%;第三产业用电31.54亿千瓦时,增长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6.29亿千瓦时,增长4.5%。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优良率为76.7%,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5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8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3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值为0.80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05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4微克/立方米。八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85,未出现酸雨(pH<5.6的雨水为酸雨)污染。
 
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除总氮外,其余均达到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Ⅲ类标准;地下水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湖库型水源地富营养化指标为中营养,达到评价要求。26条重点河流42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5%以上,均达到功能区划标准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
 
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8.6分贝。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3.9分贝,夜间为45.5分贝。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1起,死亡7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6.4%和16.1%。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第13年实现“双下降”。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2人。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人口653.41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市区人口183.72万人,增长1.2%。全年出生人口7.54万人,增长44.7%;死亡人口5.37万人,增长12.5%。人口出生率为11.56‰,人口死亡率为8.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3‰。
 
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1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29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比重为33.84%。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0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56元,比上年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88元,比上年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7%。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恩格尔系数)的比重为37.4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