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教育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均衡发展全面铺开。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4689.7万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补助资金11163.21万元,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补助资金3772万元。全市共有幼儿园0.06万所,招生3.1万人,在园幼儿8.98万人。全市共有小学349所(含教学点),在校生17.09万人,小学招生3.43万人,毕业生2.5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0%。全市共有初中学校75所,在校生7.05万人,初中招生2.49万人,毕业生2.17万人,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净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为8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79.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55万平方米;小学每百人配置计算机8.2台,小学生人均配置图书18.7册;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112所,占小学总校数的65%;建立校园网的小学数100所,占58%;普通初中每百人配置计算机10.4台,初中生人均配置图书27.1册;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48所,占初中总校数的63%,建立校园网的初中学校37所,占49%。
2014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3所,在校生3.15万人,比上年减少6.5%,招生1.03万人,毕业生1.19万人。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在校生20416人,招生6672人,毕业生6378人。
2014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有11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4所,高职(专科)院校6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单位)3个,在读研究生4116人,比上年增长7%,招收研究生1397人,增长94%,毕业研究生1158人,增长12.5%。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12.7万人,比上年增长5.2%,招生3.89万人,增长9.3%,毕业生3.09万人,增长7%。
队伍建设大力夯实,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教研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推行蹲点研训等教研培训工作,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加大薄弱区域教研帮扶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014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750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及以上学历)99.8%,较上年略有提高;全市初中专任教师4298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9.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87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1042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6240人,比上年增长6%。2014年,高考一、二本上线率为59.5%,比去年提高了1.1%,连续四年保持增长。中考高分段人数及比例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中考700分以上(800分满分)人数占全省的46%。
(六)医疗卫生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海口市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增强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抗风险能力。全年全市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5.45亿元,比上年增加3.23亿元,增长26.5%,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0.6%。医疗卫生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卫生机构总数751个(不含村卫生室231家,下同)。其中,医院78个、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门诊部7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诊所和卫生所及诊疗室556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12712张。其中:医院床位11060张,占总床位的87%;卫生院床位652张,占总床位的5.1%。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4张。与上年相比,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6%,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6%;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增长12%。
全市卫生人员总数248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60人(其中执业医师6693人、注册护士9436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0人。与上年相比,卫生人员增长5.6%、卫生技术人员增长7%、执业医生增长12%、注册护士增长6%,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增长3.5%。
农村医疗条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推进。全市共设乡村卫生室23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07人,比上年增加17人,增长5.5%;乡村医生270人,比上年增加10人,增长3.7%。全市参加新农合人口61.39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年人均筹资资金396元,比上年提高29元;全年共计123.39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补偿金额为22059.03万元。
(七)社会保障、救助和福利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3.52万人、3.13万人、1.48万人和1.49万人。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48万人,9.11万人按月领到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长5.1%,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8%。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万人,全年累计支出低保资金3025.3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万人,全年累计支出低保资金6909.1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6437人次,全年累计医疗救助资金2347.73万元。现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个,床位数560张,收养500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31个,床位数2282张,集中供养率达52%。社会福利企业7个,安置残疾人员507人。
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
(一)农业
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因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和强台风“海鸥”的影响,我市农业生产严重受损,但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有序指挥下,全市积极组织,采取“六抢一抓”即“抢排、抢管、抢收、抢修、抢种、抢防和抓服务”等措施,并安排灾后恢复生产补贴资金7000多万元,全力投入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农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罗牛山10万头养猪场异地技改项目开工建设,30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那力洋蔬菜基地、柏盈兰花产业园二期、文山沉香产业园一期和新坡洋万亩蔬菜基地加快建设。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4.58亿元(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比上年下降2.4%。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6.26亿元,下降2%;畜牧业增加值18.57亿元,下降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