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健全规划体系,云龙、演丰在全省率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规、城镇总体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的“四规融合”规划理念,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风情小镇,推进城镇化示范试点建设,村镇建设成效显着。演丰示范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共10个,总投资额9.2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53亿元,占总投资92.6%。其中2014年完成投资4.24亿元,占总投资45.7%。云定路、云美路、丽江路等云龙镇主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二)生态环境
稳步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126.2亩,占年度计划的143.8%;完成城镇绿化面积4940亩,占年度计划123.5%。编制完成了《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年)》报批工作,大力实施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了演丰镇演美路周边绿化环境整治和长滨路配套绿化工程工作及长秀片区街边绿地项目的前期工作。2014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29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7%,绿地率为37.9%。
(三)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发展。严格环境准入,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0个。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22项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水、大气、东寨港等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14年,海口市环境质量总体优良。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266天,二级良天数8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8.1%,第一季度、上半年和第三季度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南渡江龙塘段、永庄水库等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控制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四类噪声功能区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昼间区域噪声54.9分贝,夜间区域噪声44.3分贝;昼间交通噪声68.4分贝,夜间交通噪声57.0分贝。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2014年我市共建设31宗农村饮水项目,总投资32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14万元,市配套1811万元。主要建设项目为九尾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坡水厂管网延伸工程等31宗供水工程,总供水规模为0.41万吨/日。解决40个村委会99个自然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受益总人口4.07万人,其中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4万人(含农村学校师生0.55万人)。
城市载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新建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1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0.5万吨。全年累计处理垃圾总量为77.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72.05万吨。垃圾沼气收集发电正常运转,全年累计发电量1.71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7.44万吨,达到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的目的。
七、安全生产
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控工作。2014年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0起,比上年增长11.1%;死亡人数41人,比上年下降6.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41,比上年下降11.5%,比当年控制目标44人减少3人;道路万车死亡率2.14,与当年控制目标22人持平。较大事故4起(其中交通事故3起),比全年控制指标1起增加3起。
八、人口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0.07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7%,15-64岁人口占76.1%,65岁及以上人口占7.2%。常住出生人口2.76万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1.01万人,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8.0‰。从区域年末常住人口分布看,秀英区37.25万人、龙华区64.88万人、琼山区49.83万人、美兰区68.11万人。年末户籍人口165.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51万人、非农人口98.8万人。从区域年末户籍人口分布看,秀英区29.65万人、龙华区45.97万人、琼山区38.98万人、美兰区50.71万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以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海口统计年鉴-2015》公布的数据为准;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计算误差,均不做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