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3-03 海口市统计局

海口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口调查队

 

2015年2月2日

 

2014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两大强台风影响等多重困难,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

 

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总体经济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8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5.67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735.26亿元,增长11.3%。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6.2:22.9:70.9调整为5.5:21.4:7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00元,比上年增长7.7%,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418美元。

 

第三产业贡献率较高。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14.1%和87.5%。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

 

(二)财政

 

财政收支规模上新台阶。通过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撬动经济发展、充分挖掘潜力,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收入目标。2014年,来自海口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6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0.12亿元,增长15.4%。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9.1%。

 

财政支出继续秉承厉行节约、有保有压的原则,在大幅压缩三公经费的同时,全力筹措资金保障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进度的均衡性相对较好,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4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完成年初预算的106.5%。其中,全市民生支出102.54亿元,增长15.3%,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新开工项目202个,增长14.8%;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4个,增长2.2%。新开工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拉动明显,全年新开工的202个项目完成投资328.0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9%。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年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47.34亿元,增长19.6%。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0.5:8.4:91.1调整为2.3:4.9:92.8。“三农”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农业完成投资18.86亿元,增长5.05倍。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98.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4%,增长16.6%;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31.79亿元,占16%,增长11.9%。

 

民间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全年完成60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增幅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3.2%,对全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102.5%。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计划总投资在亿元以上项目有395个,完成投资766.9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3.3%。本年完成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有259个,完成投资767.43亿元,占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93.4%。61个省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411.6亿元,超出年度计划122.6亿元。

 

(四)深化改革

 

精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713项,提速率达50%,推出审批便民服务新举措107项。全市参与行政审批的中介机构有170多家,其中已到中心备案的有150多家。工商登记改革激发活力,企业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2014年3月全面实施以来,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了企业筹建成本,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市场活力得以不断释放。全市新登记企业1.47万户,比上年增长50.7%;注册资本558.05亿元,增长1.32倍;新登记个体户1.79万户,注册资金7.66亿元,分别增长23.2%和47.3%。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各级社区网格员管理机构均已设立,全市114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456名,网格人口采集进度达94.9%,实有房屋采集全部完成。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点扩大到5家公立医院。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基础较为薄弱,外需紧缩的局面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难度加大,稳定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节能减排压力不容忽视,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

 

二、居民生活和民生事业

 

(一)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2元,比上年增长10.3%(按新口径计算,下同),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

 

分城乡看: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0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

 

(二)就业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4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13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225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7%,低于3%的全年控制目标。

 

(三)物价

 

物价总体水平在可控范围之内。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2,价格水平上涨2.2%。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3.7%,烟酒价格下降2.4%,衣着价格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上涨2.9%,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见表3。

 

(四)安居工程建设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面落实保障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014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3184套,占省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全市3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竣工3500户,竣工率达100%。做好历史遗留办证工作,全年完成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办证2454户,面积42.6万平方米,完成全年工作计划指标的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