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综合运输。2014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4.04亿吨,比上年增长7.7%,货物周转量2061.5亿吨公里,增长3.4%。其中,水路货运量1.61亿吨,货物周转量172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7%和2.3%;公路货运量2.19亿吨,货物周转量335.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和10%;铁路货物运输量2364.1万吨,减少18.6%;机场货邮吞吐量8.2万吨,增长23.4%。全社会客运量1.65亿人次,下降2.6%。其中,公路客运量1.21亿人次,下降10%;水路客运量171.2万人次,下降24.2%;铁路客运量3556.4万人次,增长32.2%;民航客运量635.9万人次,增长16.5%。
公共交通体系。公交运能稳步增长,年内新辟公交线路20条,优化调整48条;年末公交标准运营车辆数7445.8标台,运营线路698条,新增公交专用道40公里以上,全年共完成公交客运总量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5%。5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日均开行243列次,电客车累计运营里程112.04万列公里,全线总计进站客流为1387.51万人次,平均64237人次/天,单日客流量最大为15.14万人次,列车兑现率100%、正点率99.94%;2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基本实现“轨通”,1号线二期工程年底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成,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6370辆,完成客运量2.08亿人次。年内新增公共自行车网点200个,新投放公共自行车6000辆,至年末,全市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992个,投放公共自行车21035辆,办理租赁IC卡32万余张,累计租车量达2899.7万辆次。
八、银行、证券、保险
银行业。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890.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569.8亿元,增长9.4%。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48.5亿元,下降39.2%。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6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3家,大型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12家,邮储银行1家,外资银行5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3家。
证券业。2014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3.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2.07万亿元,增长50.7%,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44亿元,增长117.6%。期货代理交易量5535.7万手,增长4.5%,代理交易额5.31万亿元,下降0.7%。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104.5万户,增长6.2%。年内新增证券公司分支机构24家,期货营业部3家,年末全市共有98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期货公司和38家期货营业部。年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3家,累计实现首发和再融资额73.9亿元;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45家。
保险业。2014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1.6亿元,增长15.7%;人身险保费收入95.4亿元,增长7.6%。赔款和给付94.7亿元,下降8.9%。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4亿元,下降17.4%;人身险赔付支出20.7亿元,增长44%。
九、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2014年全市有11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获得“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项目支持,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6项,其中一、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全年专利申请量58530件,其中发明专利12957件,比上年增长32.1%;专利授权量432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32件,增长26.1%。年末全市共有企业研究院5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84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72家(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和创新型企业15家,省级创新型示范和试点企业56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2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0家,市科技型企业950家。培育创新型初创型企业5134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4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家。
教育事业。2014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82所,在校学生总数132.0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14所,在校学生15.09万人;普通高中83所,在校学生9.03万人;中职学校52所,在校学生7.28万人;初中209所,在校学生18.98万人;小学457所,在校学生48.26万人;幼儿园1254所,在园学生27.84万人。年内全市投入建成学校共106所,投资50.13亿元。完善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和规范政策,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00所,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63%。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089所,在校(园)生102.47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29.2%。27.58万名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人才开发。2014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19.5万人,年末全市人才总量达167.8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新增博士、博士后442人,总量达4069人;新增省“千人计划”专家23人;新评审出市“3315计划”人才23人、高端创业创新团队27个。引进海外人才1404人,总量达5804人。新建院士工作站10家,累计77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6家,累计38家;新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9万人,总量达26.3万人。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家,累计407家。4个团队入选首批“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歌剧《红帮裁缝》等3个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明显,全年实施“天然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6000余场。深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改革,推进“电影惠农331工程”,创建室内固定放映点204个,公益电影放映基地58家,乡镇多厅数字影院54个厅。全年为农家书屋补充、更新、流转图书36.7万册。完成1401个行政村农村应急广播体系终端安装任务。申遗工作取得实效,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新公布宁波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17座,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80余处。“前童元宵行会”、“董氏儿科”两个项目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国宝数达23个,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文化走出去广受欢迎,市演艺集团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登上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舞台。宁波博物馆与香港历史博物馆签署五年合作意向书。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实现新发展,2家企业、1个园区被授予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9家企业、2个项目被授予2013-2014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11个项目入围国家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