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4-30 宜宾市统计局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工资性收入4417元,增长17%;家庭经营收入4602元,增长5.9%;财产性收入206元,增长26.7%;转移性收入607元,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88元,增长19.1%。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0.4%,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42.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0.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32.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2.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61%。
 
社会保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1.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6.17万人,增加1.9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7.82万人,增加3.0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8.48万人,增加0.38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34万人,增加2.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92万人,增加1.58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61万人,增加0.22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6.45万人,减少1.3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23万人,增加1.5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418.83万人,增加1.45万人。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37.33万人,比上年减少8.31万人。
 
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40.8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3%;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人数26.13万人,增加2.05万人。全年住房贷款发放额15.93亿元,下降1.4%;住房公积金提取额14.95亿元,增长15.8%。全市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为74.66%,比上年上升1.31个百分点。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36所(不含职业培训机构),在校生87.18万人,教职工5.3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78万人。
 
年末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5所,招生3万人,在校生7.36万人,毕业生2.56万人;普通高中30所,招生2.92万人,在校生8.44万人,毕业生2.69万人。普通初中261所,招生5.97万人,在校生17.56万人,毕业生6.16万人。普通小学320所,招生6.28万人,在校生36.86万人,毕业生5.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1所,招生211人,在校生785人,毕业生124人。幼儿园784所,入园幼儿8.8万人,在园
 
幼儿14.19万人,离园幼儿6.32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2所。普通本(专)科招生0.81万人,比上年增长15.7%;在校生2.67万人,增长11.1%;毕业生0.77万人,增长18.2%。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4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2家,达到76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0家。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3项;授予市级科技创新奖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7名。
 
全年专利申请量1977件;专利授权量972件,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58件。累计专利申请量9577件,专利授权量6660件。全年新增专利实施162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28项,金额4806.69万元。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9个。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总藏量1247千册,总流通52.7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物管理所10个,文物保护单位25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85个。有线电视用户56.7万户,比上年增加15.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2万户,增加19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5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15%。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9587.35公里。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3505个,面积30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量0.56平方米。全年新建2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安装7条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全市有业余体育学校10所,市级单项体育协会25个,体育总会6个,社会体育指导站12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所。全年市优秀运动队获亚洲级比赛金牌2枚;获全国比赛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14枚;获省级比赛金牌44枚、银牌38枚、铜牌34.5枚。成功承办四川省第14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46亿元,增长9%,筹集公益金4500万元。
 
十一、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36个,其中医院85个、乡镇卫生院17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51个,村卫生室397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监督所11个。卫生技术人员2.2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83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51万张,其中医院1.78万张,乡镇卫生院0.64万张。
 
年末全市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4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226个。社会服务床位2.53万张,其中养老床位2.34万张。收留抚养和救助各类人员1.98万人,其中养老人员1.83万人。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7个,社区服务站295个。年末全市共有6.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4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2.37万人。全年资助8.94万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资助20.65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4.6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7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居住用地0.51万公顷,增长7.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14万公顷,增长4.5%;工业用地0.35万公顷,增长10.3%;物流仓储用地0.06万公顷,增长35.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0.25万公顷,增长16.4%;公用设施用地0.06万公顷,增长8.1%;绿地与广场用地0.03万公顷,增长6.7%。
 
全年平均降水量1087毫米。全年总用水量6.55亿立方米。
 
年末林地保有量55.6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1万公顷;森林保有量52.74万公顷,增加1.0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251万立方米,增加1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5%,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年末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0.35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