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均衡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06.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9.72‰;户籍总人口621.6万人,增长率13.7‰。城市化率达到66.41%,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5.9万人,增加15.7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6.5万人,增加13.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5万人,增加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9.4万人,增加3.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9.4万人,增加21.6万人。
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增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人均每月480元提高到510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5万户、2.5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3亿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2500元提高到3000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5.1万户、8.1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6亿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4700元提高到53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400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有序。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9525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3729套,棚户区改造住房25796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0329套,其中,保障性住房7142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3187套。
社会救助事业稳固发展。城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4369.3万元,救助和资助居民5.5万人次。共有救助管理站2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处,床位110张。社会福利企业56个,安置残疾人员就业1244人。全年培训残疾人5247人次,帮扶救助残疾人投入资金4115万元。
注释:
[1]201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15》为准。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4]年平均汇率: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6.1428。
[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7]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8]货邮吞吐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港口进口和出口货物的总流量,包括了进口、出口、转口的所有数据。
[9]铁路货运周转量:指一定时期内使用铁路货车完成的货物运量与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铁路部门调整该指标计算口径,将快速班列纳入货物统计。
[10]公路运输量:交通部门执行新的公路运输量统计方案,统计口径有所调整。
[11]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12]城市建设指标为市内六区和三县一市口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