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28 济南市统计局
济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施策,积极作为,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577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9.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215.2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3亿元,增长9.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4:39.3:55.3调整为5.2:38.4:56.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2052元,增长7.9%[3],按年平均汇率[4]折算为13357美元。
 
2010-2014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5.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9.9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4%,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62.8元,增长8.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2980.7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26.0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581.4元,增长10.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7:1下降到2.6: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29.7%,下降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33.0%,下降0.9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434.0亿元,增长13.7%;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71.9亿元,增长10.1%。其中,民生支出340.8亿元,增长12.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9.6%,提高1.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0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各县(市)区、高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1000亿元的县(市)、区4个;1000亿元以上的1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50亿元的县(市)、区3个;50亿元-100亿元的3个;100亿元以上的1个。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的达到3个。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初步核算,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超额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大力开发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25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2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15万千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税收政策,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快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应用。
 
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公布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审核并纳入行政审批事项344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新登记市场主体10.1万户、注册资金1266.2亿元,分别增长68.9%和254.6%。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发证率分别为100%、98.3%、97.1%,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铺开并完成年度目标。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全年刑事案件立案45118件,下降5.45%;破获刑事案件26939件,下降1.15%;受理社会治安案件91877件,下降18.87%。
 
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57起,比上年增加117起;死亡121人,减少44人;重伤640人。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增势平稳。农业增加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林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12.4%;畜牧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2.6%;渔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3%。
 
种植业丰产提质。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2014年粮食总产量为271.2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1.7%;粮食亩产为407.3公斤,增长1.9%。粮食作物中,夏粮总产量为126.4万吨,增加2.5万吨,增长2%;秋粮总产量为144.8万吨,增加2.1万吨,增长1.5%。棉花种植面积20万亩,减少4.2万亩;棉花产量1.6万吨,减产16.7%。油料种植面积20.5万亩,减少2.3万亩;油料产量4.9万吨,减产13%。蔬菜、水果产量稳步增加,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65.9万吨,增长1.3%,水果产量53.2万吨,增长1.9%。
 
畜牧业基本稳定。年末全市生猪存栏207.7万头,比上年减少1.1%;牛存栏76.2万头,减少0.6%;羊存栏153.2万只,增长1.8%;家禽存栏3552.2万只,减少3%。全年生猪出栏321.6万头,增长1.7%;牛出栏50万头,增长0.8%;肉羊出栏229.4万只,增长2.1%;家禽出栏5333.3万只,减少4.7%。肉类总产量达到40.7万吨,增长1%;禽蛋产量35.5万吨,略有减少;牛奶产量32.1万吨,增长1%。
 
林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造林22.3万亩,新育苗4.4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5.2%。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567.0万千瓦。农作物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达到82%、97%和92.1%。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
 
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总量达451家,新认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391家,新增583家。
 
三、工业、建筑业
 
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法人企业735家,增加98家;过10亿元的62家,增加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6家,与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