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把稳增长作为核心任务,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大重点工作落实和服务力度,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730.2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8.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06.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65.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9.6:48.9:41.5调整为9.5:47.8:42.7,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3731.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0415.4美元。
财政收支
2014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3.3亿元,下降2.8%;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31.2亿元,下降6.3%。2014年,全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支持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达到327.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运行平稳。201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上缴税金102.4亿元,受减税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比上年下降10%;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14.4万人,比上年增长4.3%。全市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2014年末民营企业户数达26391户,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6.4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3.5%和11%;民营“三上”企业达到2681户,比上年增长0.4%。其中,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2户。
民营工业拉动作用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稳增长和提质增效。2014年民营规模工业完成产值2137.4亿元,增长5.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净利润107.5亿元,比上年增利1.7亿元。
市场价格
201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5%,衣着类价格上涨2.8%,居住类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2%,烟酒类价格下降0.9%。
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4%。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3.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0%。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原料类价格下降5.3%;采掘类价格下降2.9%;加工类价格下降1%。
图4:
农业
2014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按省认定数粮食总产量为413.4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水稻总产量达到99.7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300万吨,减少1.7%;大豆总产量8.7万吨,降低21.5%。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5.1亿元,可比价增长6.2%。其中,完成牧业产值197.1亿元,增长19.2%;完成林业产值11.4亿元,增长13.5%;完成农业产值237.8亿元,减少0.5%;完成渔业产值9.4亿元,减少30.2%。
受“清收还林”影响,201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5万公顷,减少1.1%,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3.6万公顷,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46.9万公顷,减少0.4%;大豆播种面积3.1万公顷,减少16.2%。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9%。
工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平稳提升。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0户,完成产值3231亿元,增长2.8%;完成增加值833.5亿元,可比增长4.7%。全市十大行业总体保持七升三降,其中:石化行业完成产值946.1亿元,增长0.03%;冶金行业完成产值384.4亿元,增长1.9%;医药行业完成产值101.1亿元,增长18.6%;电子行业完成产值30.8亿元,增长2.3%;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完成产值638亿元,增长4.6%;轻纺行业完成产值250.4亿元,增长9.4%;装备行业完成产值340.4亿元,增长8.1%;能源行业完成产值91.5亿元,下降11%;汽车行业完成产值148.8亿元,下降1.9%;建材行业完成产值217亿元,下降0.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6.5亿元,增长0.5%;实现利润总额67.3亿元,增长11.1%;实现出口交货值31.6亿元,增长24.5%。
工业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推进。2014年全市以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20.4亿元,增长9.4%,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31.6%,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新支柱。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4.5亿元,增长12.7%,快于规模工业增速9.9个百分点。
图5:
全市30种重点产品中,原煤、化纤、水泥、粗钢、造纸等产品产量增长,原油加工量、汽车、铁合金、燃料油、乙烯等产品产量下降。
建筑业
2014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6.4%,有资质
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2.8亿元,增长12.5%。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4.9亿元,增长15.1%。其中,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42.5亿元。
从九大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431.3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2.1%;房地产完成投资142.5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2%;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86.7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1%,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运输完成投资84.6亿元;商贸完成投资165.7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2%;教育完成投资24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0%;文化、体育完成投资31.4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4%;医疗、卫生完成投资14.6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0.6%;农业完成投资17.7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0.8%;其它完成投资291.1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