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28 宿迁市统计局
宿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
 
2015年2月11日
 
2014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着力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力度,全市经济仍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入新阶段,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比全省增速快2.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实现251.65亿元,增长3.5%;二产实现933.56亿元,增长12.6%;三产实现745.48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0:48.4:38.6,其中一产比重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比重较上年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4万元,按平均汇率算,达6506美元。主要指标增速领先全省。全市16项经济指标中,有9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其中5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即工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工业用电量。1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三,即进出口总额。
 
图1全市三次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3.7%,比GDP增速快2.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9%,拉动GDP增速5.6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0.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逐步提升。全市服务业增速比GDP增速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0%,拉动全市增速4.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9.8%。三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三大重点领域,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3.6亿元、137.4亿元和104.0亿元,占新兴产业总销售的40.4%、17.1%和13.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和2013年持平,比2012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七升”即为:食品上涨3.1%,衣着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4.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6%,交通和通信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2%,居住上涨2.5%。“一降”即为:烟酒及用品下降2.2%。
 
节能环保扎实推进。2014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轻工业能耗下降9.5%,重工业能耗下降19.6%。深入实施大气质量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全市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8.8%和8.1%,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境内国控、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目标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32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地表水水质监测评价断面中,有31个达标,达标率为96.8%。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较好,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增速回落;实体经济困难加重,部分行业持续低迷;产业质态依然不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资源要素制约凸显,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生工作尚有不少差距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推进。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1.65亿元,可比价增长3.5%。其中农业161.02亿元,林业11.17亿元,牧业34.56亿元,渔业39.7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5.16亿元,占比分别为64.0%、4.4%、13.7%、15.8%和2.1%。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5.19万亩,比上年增加6.13万亩,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389.15万吨,比上年增产13.16万吨,增长3.5%。其中夏粮161.19万吨,比上年增产8.6万吨;秋粮227.96万吨,比上年增产4.56万吨。粮食单产450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8%。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生猪出栏269.86万头,家禽出栏921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0.3%。肉类总产量36.11万吨,禽蛋产量14.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0.8%。年末拥有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家,省级规模养殖场655家,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居全省首位。全市水产品产量26.5万吨,比上年增长3.5%。
 
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00.3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6%。8个永久性蔬菜基地新建面积1.1万亩,累计达到5.49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累计达8个。新增“三品”120个,累计达81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14个,绿色食品196个,有机农产品5个。“三品”产地面积达59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1.5%。全市设施渔业累计达22.55万亩,新建标准化鱼池1.01万亩,改造标准化鱼池2.7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逐步趋稳。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全省水平4.6个百分点,连续10年位居全省首位。按企业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长13.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39.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增长12.9%,小微型企业增长16.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10.4%,重工业增长20.1%。全年工业用电量103.9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实现利税总额46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利润总额328.93亿元,增长4.6%。
 
图42010-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趋势图
 
装备制造业量增质优。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3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高于全市增速11.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28.8%,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6个百分点。以“可成科技”、“可功科技”为代表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产值211.45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33.3%,居装备制造业八大行业产值占比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