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26 通辽市统计局
通辽市统计局
 
(2015年4月2日)
 
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通辽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全年经济运行平稳健康,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结构、效益持续向好,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886.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速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7.6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65.4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53.72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14.4︰57.7︰27.9调整为14.2∶56.5∶29.3,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减少0.2和1.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0380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9829美元,增长8.8%。
 
图12010-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71.97亿元,增长6.4%;非税收收入41.09亿元,增长14.2%。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5.24亿元,下降18.3%;营业税15.39亿元,增长1.9%;企业所得税3.23亿元,下降16.9%;个人所得税1.33亿元,增长16.7%。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8.20亿元,增长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52亿元,下降13.1%;教育支出43.39亿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1.61亿元,下降24.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8亿元,下降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75亿元,增长18.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37亿元,增长8.9%;节能环保支出9.10亿元,下降14.0%;交通运输支出13.91亿元,下降10.1%;住房保障支出15.40亿元,增长8.1%;用于城乡社区事务和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26.9%和1.3%。
 
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0%,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
 
附表1:
 
全市常住人口312.40万人,出生人口3.18万人,死亡人口1.91万人,城镇人口141.7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45.36%。截止2014年12月末,我市新增城镇就业1.80万人,农牧民工转移就业48.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低于调控目标0.3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初实有耕地面积135.09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4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47万公顷,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89.5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85万公顷,增长2.1%。
 
全年粮食产量663.05万吨,比上年增产0.05万吨。其中:稻谷13.40万吨;小麦1.72万吨;玉米624.79万吨;谷子2.97万吨;高粱12.74万吨;荞麦2.15万吨;豆类3.16万吨;折粮薯类1.43万吨。
 
图22010-2014年粮食产量
 
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2006.91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18.87万头(只),增长6.3%。其中:牛274.99万头,羊1148.55万只,猪539.67万口,比上年分别增长8.3%、8.0%和1.0%。年末全市牲畜实有头数1119.44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40.03万头(只),增长3.7%。其中:大牲畜194.51万头;羊668.37万只;猪256.56万口。年末实有家禽981.06万只,比上年增加18.66万只,同比增长1.9%。全年猪肉产量26.16万吨,牛肉产量10.52万吨,羊肉产量7.09万吨,禽肉产量5.73万吨,禽蛋产量5.88万吨,生牛奶产量41.01万吨。
 
附表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8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9%,增幅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从分注册类型实现增加值情况看:国有企业同比增长0.5%,集体企业同比下降43.1%,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2.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下降2.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同比增长19.8%,重工业同比增长6.7%。轻工业生产步伐加快,增速高于重工业13.1个百分点。分行业实现增加值情况看:重点行业稳步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0.3%,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8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7.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8.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1%。从产品产量情况看,增长的产品有:发电量同比增长4.1%,水泥同比增长5.2%,铝材同比增长33.6%,铜材同比增长85.9%,单晶硅同比增长44.4%,发酵酒精同比增长76.8%,合成纤维单体同比增长46.7%,商品混凝土同比增长39.7%。下降的产品有:原煤同比下降4.8%,电解铝同比下降1.2%,平板玻璃同比下降15.3%,液体乳同比下降29.0%,白酒同比下降22.0%。从十大支柱产业情况看:十大支柱产业企业数达到259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2.0%。工业总产值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57.2%,同比增长12.1%。分产业看,增长的有:玉米生物产业同比增长66.6%,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同比增长13.6%,现代煤化工产业同比增长10.6%,新型玻璃产业同比增长28.7%,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同比增长7.8%,新型特种钢产业同比增长323.5%,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5.2%。下降的有:新型煤电铝产业同比下降4.8%,现代蒙药产业同比下降46.5%,清洁能源产业同比下降1.4%。
 
附表3:
 
全市622户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28.3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14.5%和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2.4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轻工业实现利润69.74亿元,同比增长18.6%;重工业实现利润72.71亿元,同比下降11.5%。从资金利用情况看:应收帐款66.72亿元,同比增长7.0%,产成品库存28.58亿元,同比增长15.7%。两项资金占用额为95.30亿元,同比增长9.4%。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24.7%,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