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26 吕梁市统计局
吕梁市统计局
 
(2015年3月25日)
 
2014年,面对主导产业市场疲软、金融环境日渐趋紧等不利因素,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经济结构呈现积极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81.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3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3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47‰;死亡人口2.33万人,死亡率为6.14‰;自然增长率为5.33‰。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1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2%。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8.3亿元,增长4.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85.1亿元,下降3.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7.9亿元,增长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960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714美元。
 
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6亿元,下降20.4%。税收收入78亿元,下降12.9%;其中:增值税16.6亿元,下降18.3%;营业税14.6亿元,下降19.2%;企业所得税9.9亿元,下降35.5%;个人所得税1.9亿元,下降33.3%;资源税11.3亿元,增长30.3%。非税收收入52.6亿元,同比下降29.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6.6亿元,下降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6亿元,下降22.8%;公共安全支出12.5亿元,下降7.4%;教育支出50.8亿元,下降1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亿元,增长3.4%;医疗卫生支出26.4亿元,增长20.6%;节能环保支出7.6亿元,下降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5亿元,增长2%;农林水事务支出27.6亿元,下降17.4%;住房保障支出6.3亿元,下降29.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3.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60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99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36.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60.7万亩,小麦播种面积4.4万亩,高粱播种面积7.6万亩,土豆播种面积64.9万亩,豆类播种面积10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2.6亿公斤,增加1.02亿公斤,增产8.8%。其中,夏粮0.13亿公斤,减产10.7%;秋粮12.48亿公斤,增产9.04%。其中,玉米产量9.5亿公斤,小麦产量1262.1万公斤;高粱产量1445万公斤;土豆产量4.15亿公斤;豆类产量8605万公斤。
 
全年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9.4万吨,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6.77万吨,增长16.7%;牛肉产量1.42万吨,增长11.8%;羊肉产量1.21万吨,增长80.6%。年末生猪存栏56.6万头,生猪出栏86.08万头。牛奶产量2.48万吨,增长0.07%。禽蛋产量9.92万吨,增长0.06%。
 
年末全市全市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36.2万亩,完成机播作业面积286.9万亩,完成机收作业面积176万亩。玉米机收完成80.52万亩,马铃薯机收完成29.3万亩。完成秸秆还田面积90.35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91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其中:完成高标准示范面积5.6万亩,完成辐射推广面积2.4万亩。
 
全市共计使用国补资金3747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3506台,受益户数11664户。全市新注册登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1156台,新训新考驾驶员850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4294台;一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农机事故。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7个,合作社总数达到153个。新增农机大户56户,新培育示范合作社5个,新增农机示范大户6户,新增维修网点8个。
 
“8+2”农业产业化带动25万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8亿元。“六件实事”全部兑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启动,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6家,比上年减少3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6%。
 
原煤产量11606.8万吨,下降0.8%;焦炭1841.3万吨,下降4.1%;白酒65360.6千升,下降10.8%;水泥666.1万吨,下降22.6%;生铁447.8万吨,增长23.5%;钢材369.1万吨,增长1.6%;氧化铝339.3万吨,增长34.6%;发电量为112.6亿度,增长13.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5.6亿元,下降10.2%。其中,煤炭、焦炭和建材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6.9亿元、174.5亿元、47.3亿元,分别下降21.3%、18.1%和16.4%。电力、冶金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亿元、298.6亿元和237.9亿元,分别增长1.2%、15%和4.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0亿元,下降58.7%;实现利润-25.7亿元,下降169.15%。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0亿元,下降15.5%。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2.9亿元,下降0.9%。
 
四、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82亿吨,下降1.2%;其中,原煤1.16亿吨(折标准煤0.82亿吨),下降0.85%.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0.85亿吨,下降27.35%;其中,洗煤1.07亿吨,下降2.73%;焦炭0.18亿吨,下降5.26%;电力112.56亿千瓦时,上升23.69%。
 
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42.91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25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57%;第二产业用电114.10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79.84%,其中工业用电112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11.97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8.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4.59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