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5-04-02 泰安市统计局
九、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着。获奖科技成果133项,其中,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33项。山东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市企业首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获此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拥有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发明专利申请1401件,授权230件;每百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68件。完成技术交易登记1156项,登记额11.9亿元,同比增长20.0%;技术贸易合同认证31项,金额2366万元。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全市8所普通高校共招生30948人,在校生10.5万人,专任教师540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5万人,专任教师2190人。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172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2万人,专任教师2.2万人,专任教师达标率超过99%;555所小学在校学生30.3万人,专任教师1.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7.4%和90.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拥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15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业余文艺表演团体2100个,艺术表演场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8处,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3651家;年内新建和提升公共电子阅览室3651个,升级农家书屋400家;博物馆、纪念馆7个,文物保护管理所5个,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355个,世界文化遗产3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2422处,其中国家、省、市、县级文保单位名录共417处。文化产业稳步突破,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
 
档案、广电事业繁荣发展。全市8个档案馆馆藏档案(非电子)11.1万卷(件、盘、张、册),电子档案3025GB,利用档案、资料3.4万卷(件、盘、张、册)次。
 
全年农村放映公益电影4.3万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92.6万户,比上年增加4.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0%,提高3.5个百分点,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8.1万户,增加17.1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200个。其中,医院95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74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7960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345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61人,注册护士14319人。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我市运动员获世界冠军1项、全国冠军2项;组团参加第23届省运会夺得金牌60枚,比上届增长89%。乡镇(街道)体育组织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文体小广场、健身站点发展到6000余处;深化实施“城区15分钟健身圈”和“农村健身工程”,100%的镇(街道)、60%的社区、84%的行政村配建体育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4平方米。成功承办泰山国际登山比赛、泰山国际马拉松比赛、东平湖龙舟赛、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开闭幕式等赛事,各级累计举办各类群体赛事活动1100余次,列全省第一,全市体育人口保持在40%以上。销售体育彩票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筹集体彩公益金5000多万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5.02%,提高1.26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建设投资完成49.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42.0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3%,其中泰城达96.15%;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1700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日供水能力67.9万吨;新增供热面积252.5万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新增道路面积81.67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84.5公顷。泰城路灯完好率和亮灯率达99%。
 
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完成村镇建设投资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集中建设农房4.7万户,改造危房1.2万户。各级示范镇建设成效显着,10个省级示范镇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13个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镇。69个乡镇全部建有垃圾中转站,建成农村污水处理厂(设施)151个。东平县东平湖湿地渔作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被同时认定为全国、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卓有成效。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11%,万元GDP电耗下降5.2%,全市规上工业能耗累计同比增长2.0%。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8.7%,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调查的31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23个下降,下降面达74.2%。
 
建筑领域节能扎实推进。继续实施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新型墙材在城镇规划“禁实”(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区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达到100%,新开工项目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全年应用新型墙材12亿标块,节地2000亩,节标煤6.2万吨。全年完成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106.2万平方米,推广利用地源热泵面积4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着。泰城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分别比上年改善18%、4.3%、10.5%、15.4%;蓝天白云天数204天,比上年增加20天,在全省内陆城市排名第一位,重污染以上天数出现22天,下降48.8%;年内淘汰“黄标车”28081辆;积极开展油品升级和油气回收,全市421家加油站、4座储油库、30辆油罐车全部加装了油气回收装置。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全市人工湿地总数达到7个,面积3.13万亩,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13175吨、934吨,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7234吨、16292吨。
 
生态市建设步伐有力。全市已有58个乡镇获得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命名,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22个;已建成省级生态村18个,市级生态村1915个。建成绿色社区7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2个;建成绿色学校19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5个。
 
安全生产事故继续减少。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7起,死亡7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5.3%和6.3%,各行业领域均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25人,下降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