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09个,其中医院46个,卫生院11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08人(其中医生4968人),其中医院9899人,卫生院2427人;卫生机构床位共15536张,其中医院11070张,卫生院3323张。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35.09万人,参合率达99.84%。全年共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补助的建设项目269个,争取建设类项目补助资金2.29亿元。全市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17666例,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率15.08/10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52‰和6.36‰。
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开展。全市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达300余项,参与人数30万多人;成功举办2014年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国青运会(南平赛区)综合馆建成,建成光泽、松溪县级体育场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全年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项),组织送戏下乡230余场;新建5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扶持浦城赣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中心、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等3个非遗剧种剧团开展公益性演出176场;持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完成电影放映19638场次。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孙建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刘国英获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浦城剪纸进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9.19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2万人,出生率13.0‰,死亡率7.2‰,自然增长率5.8‰。城镇化水平为53.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074元,比上年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41元,增长7.7%。在城镇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356元,增长8.7%;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816元,增长9.9%;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901元,增长6.3%;人均转移净收入为4002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52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640元,增长11.7%。在农村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220元,增长12.8%;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579元,增长10.3%;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14元,增长9.8%;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239元,增长13.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0%,城镇为36.3%。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控制在4.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市参合农民235.09万人,参合率达99.84%,较上年参合人数增加了2.1万人;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340元提高到39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当年全市筹集资金9.17亿元,到位率100%。新建2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17个社区综合服务站、8所乡镇敬老院和147个农村幸福院。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298套,基本建设7924套。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0775户1841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5979.46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37805户7663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2643.8万元;全市五保对象7521户7739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3997.8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169户次249.24万元。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态势。2014年,全市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共发生各类事故836起,同比减少78起,下降8.5%;死亡152人,同比减少12人,下降7.3%;受伤889人,同比减少54人,下降5.7%;直接经济损失2063.3万元,同比减少1508.8万元,下降42.2%。全市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四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7人,同比减少8人,下降9.4%,占控制指标的81.9%。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0人,占控制指标80.7%;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5人,占控制指标89.3%;农机事故死亡2人,占控制指标50%;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4起,占控制指标的80%,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十三、环境保护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2014年,南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成功争取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之后,又成功获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试点,为加快绿色发展增添新动力。2014年,全市共有5个县(市)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生态乡镇17个。造林绿化3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89万亩,主要流域水质功能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7%以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茶山整治初见成效。筛选确定第一批18个总投资102亿元的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下达国家奖励资金2.92亿元;完成52个工业减排项目、150家畜禽养殖治理项目、25个闽江流域重点整治项目治理任务;推广清洁交通工具,新增液化天然气公交车90辆,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数据与上年不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