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4-01 南通市统计局
南通市统计局
 
(2015年3月16日)
 
2014年,我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全面深化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总体处于稳健运行的合理区间,转型升级取得新的突破,民生幸福水平取得新的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446.3万人,增长2.1%,城镇化率61.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67.6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54‰,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0.56‰。
 
就业持续增加。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年末从业人员达462.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1.7万人,第二产业216.0万人,第三产业144.3万人。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②565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1.8亿元,增长11.9%。人均GDP达到77457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0.0亿元,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457.3亿元,增长14.4%,税收占比达到83.2%,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③为115481元/人,比上年提高11.3%。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52.1:41.1调整为6.5:50.8:42.7。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93.1亿元,增长12.9%,占GDP比重为41.5%,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两新”产业较快发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④产值5501.2亿元,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⑤完成产值4179.5亿元,增长2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快于市区,实现生产总值3558.9亿元,增长10.5%,快于市区增幅0.3个百分点。
 
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1.81万家,年末累计达22.7万家;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82.6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7425.1亿元。全年新登记个体户5.25万户,年末累计达53.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9.5亿元,年末累计资金数额274.0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70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74.0%;全年民营工业增加值1754.2亿元,增长1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1.2%。
 
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⑥25340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4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1元,比上年增长10.9%。
 
2014年居民收入构成表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07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35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51元,增长10.3%。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9.4台,空调181.8台,移动电话232.2部,家用电脑87.8台,家用汽车46辆。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9.1台,空调111.8台,移动电话217台,家用电脑55.8台。
 
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2.2%。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涨二降”的态势。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4.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在职)达128.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30家,总床位数56515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38399张),农村敬老院96家,床位22760张。年末农村五保对象20924名,集中供养1176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108.77%。全年结婚登记67616对。
 
三、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278.9亿元,增长2.5%;牧业产值145.1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147.8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亩产432公斤,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773.3万亩,下降0.8%;棉花种植面积55.8万亩,下降7.3%;油料种植面积190.2万亩,下降3.6%;蔬菜种植面积186.2万亩,增长2.9%。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⑧增加值2864.2亿元,增长11.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7.5%和13.5%。分经济类型看,集体工业增长5.4%,股份制工业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全面增长,其中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船舶海工业等三大产业分别增长18.6%、16.6%和14.6%。工业产值中,装备制造业产值5992.3亿元,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08.3亿元,增长11.1%;利税总额1471.8亿元,增长15.0%;利润总额936.4亿元,增长13.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8亿元,下降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