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徐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进。
一、综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290.26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200.09亿元,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655元,较上年增长10.1%。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6.1:44.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创新型经济发展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7.7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320.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34.9%和37.2%。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2.1%,八大类消费价格“五升三降”。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9.44万亩,粮食亩产426.74公斤,较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469.18万吨,增长4.0%,其中夏粮产量204.65万吨,增长6.3%;秋粮产量264.53万吨,增长2.3%。全年棉花产量3.24万吨;油料产量10.62万吨。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45万亩,总面积达194.46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连续9年保持全省领先。新建高标准农田45.02万亩,累计建成411.36万亩。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57.49万亩,比上年增长10.4%;无公害农产品3804个,增长9.0%;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86个,增长19.2%。
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01.45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56.41万吨,下降2.6%。生猪存栏305.27万头,增长2.7%,出栏544.95万头,增长4.6%;家禽存栏9750.05万只,下降1.6%,出栏2.47亿只,下降1.7%;羊存栏232.90万只,增长2.4%,出栏419.06万只,增长3.7%。水产品总产量18.60万吨,增长1.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建成农村公路493公里、桥梁105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惠群众59.9万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0.5亿元,疏浚县乡河道1176公里、土方2833万方。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25.82千公顷,当年新增87.6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79.63千公顷,当年新增8.19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57.01万千瓦,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822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6家,比上年增加2家,超50亿元的企业15家,超百亿元的企业6家,分别较上年增加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1610.30亿元,增长12.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5.6%和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6.1%,集体企业增长1.0%,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优势主导产业增长态势良好。全市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加工业、煤盐化工业、冶金业和建材业等六大千亿元产业分别完成产值3157.12亿元、807.25亿元、2736.22亿元、2096.58亿元、978.92亿元和560.05亿元,分别增长13.8%、10.2%、14.9%、8.1%、9.5%和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9.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稳步增长。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3.8%。其中,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738.50亿元,增长10.7%;木材加工业1046.99亿元,增长1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02.24亿元,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21.23亿元,增长5.6%;农副食品加工业713.65亿元,增长16.5%;通用设备制造业622.42亿元,增长1.2%;专用设备制造业389.67亿元,增长31.2%。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329.68亿元,增长2.3%。1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10种保持增长。
工业运行效益总体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79.95亿元,增长10.9%;实现利税总额1657.40亿元,增长9.9%;利润总额912.79亿元,增长8.6%。在37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主营业务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
建筑行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434家,年平均从业人员数达61.58万人,同比增长16.8%。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4.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1.04亿元,增长19.1%;施工面积11599.20万平方米,增长14.3%;竣工面积5274.97万平方米,增长33.8%。完成省外建筑业总产值613.97亿元,增长1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71.56亿元,增长18.8%。其中,工业投资1976.93亿元,增长15.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投资529.99亿元,增长31.1%;外商投资85.70亿元,增长43.9%;民间投资2597.25亿元,增长15,.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858.99亿元,增长29.9%。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全市第一产业投资42.03亿元,增长56.8%;第二产业投资1976.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1652.59亿元,增长21.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2:53.8:45.0。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745.72亿元,增长1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24.48亿元,增长13.0%。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93.5%、28.7%、77.5%、46.0%和34.8%。第三产业投资中,16个服务业行业中有9个保持增长,其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9%;金融业增长22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7%;教育业增长1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