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5-10 宜春市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商品房竣工面积253.45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销售面积253.68万平方米,下降9%,商品房销售额107.34亿元,下降4.3%。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3亿元,增长13%。其中,城镇零售额364.7亿元,增长12.7%,乡村零售额92.6亿元,增长13.9%。按行业构成分,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110.8亿元、293.1亿元、2.9亿元和50.5亿元,分别增长12.2%、13.1%、14.4%和13.9%,零售业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4.1%。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0.18亿元,增长13.2%。其中,汽车类零售额33.12亿元,增长14.5%;粮油、食品、烟酒、饮料类零售额15.94亿元,增长20.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5.87亿元,增长36.6%;服装、鞋帽、针纺品类零售额5.58亿元,增长13.1%。
 
图4:2009-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服务业地税收入总额69.93亿元,增长8.8%。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增长32.6%。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游客282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4.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8.1%。明月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已列入创建预备名单;温汤镇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温泉旅游名镇试评示范镇;成功举办了第八届月亮文化旅游节。民航事业飞速发展。9月23日,明月山机场开通了成都经停宜春至厦门的航线,至此已经开通3条航线。全年明月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5吨,飞机起降3032架次,航线平均客座率达到82.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步伐加快。全市进出口总额23.83亿美元,增长20.18%,其中外贸出口总额22.27亿美元,增长21.5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口岸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宜春海关正式获批,目前正在加紧筹建。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基本建成,万载公路口岸作业区稳步推进,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招大引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实际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69个,位居全省前列,项目资金435.57亿元,同比增长16.91%。引进世界500强项目5个、国内500强项目3个、央企投资项目7个和上市企业投资项目13个,成功引进正威国际集团投资2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成功举办了美国烟花协会年会暨美国烟花展(万载)订货会,成为全省首个引进境外知名展会的地区。与青海海东、福建莆田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七、城市建设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全市城镇建设开工项目103个,续建82个,累计完成投资75.72亿元。全市建成区面积达247.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全市城镇化率达43.2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长高铁通车,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运营,环城南路贯通,320国道绕城改建工程开工,数字城管平台初步建成。镇村联动率先示范,乡村旧貌换新颜。按照“当县建镇”思路,19个示范镇(重点镇)镇村联动建设扎实推进,“新建二十个一、五个提质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丰城曲江、万载株潭、靖安宝峰等14个乡镇入选全国重点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建设“文明幸福宜春”总目标,倾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宜居品质,成功入选全国20个“生活最幸福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态宜居城市。编制完成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工作。重点企业脱销、脱硫工程基本完成。开展秀江两岸养猪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排放监控,秀江水体逐步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达到100%,整体水质优良。新增国家、省级生态乡镇29个,铜鼓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靖安被定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其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在全省推广。
 
八、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全市公路汽车客运量5074万人,增长3%,旅客周转量27.7亿人公里,增长2.85%。公路、水路货运量20019.3万吨,增长12.65%,货物周转量629.89亿吨公里,增长8.5%。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9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亿元,比上年增长0.7%;电信业务总量18.26亿元,增长5.73%。固定电话用户54.8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52.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2.76万户,增长3.84%;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4.87万户,增长53.39%。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15.9亿元,较年初新增206.8亿元,同比少增51.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98.82亿元,较年初新增182.38亿元,同比少增0.67亿元。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上饶银行入驻开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17家,居全省第三;奉新中华包装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宜春汽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正式挂牌“新三板”企业。
 
保险市场加快发展。全市现有27家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12家、人寿保险15家,从业人员6550人。县(市、区)机构123家,其中财产保险57家、人寿保险66家。乡镇机构157家(含城区服务部),其中财产保险15家、人寿保险142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4.79亿元,增长21.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2亿元,增长24%。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4.47万人,中职教育在校生2.83万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达10.28万人、20.65万人和47.71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037人,幼儿园1166所,在园幼儿20.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17%,同比增长8.7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1%,提高2.74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新改扩建城区中小学18所,增加学位2.18万个,教育“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组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洪州职业学院一期建成并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