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5-08 赤峰市统计局
赤峰市统计局
 
(2015年4月2日)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李克强总理视察赤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奋力攻坚克难,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0.38万人,比上年减少0.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98.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6.05%。全年出生人口为4.3万人,出生率为9.98‰;死亡人口为2.68万人,死亡率为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6‰。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8.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92.0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611.97亿元,增长6.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309元,增长8%,按年均汇率计算折合为6725美元。
 
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5.7:50.9:33.4调整为15.4:50.2:34.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第二产业达到9.7%,居三次产业之首,分别高于一、三产业5.6和3.4个百分点;从贡献情况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66.9%和25.9%,第一产业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5.3和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三产业4.7和3.3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101.8%,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1%。在食品类价格指数中,粮食价格上涨5.7%;食用植物油价格下降3.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干鲜瓜果价格上涨7.2%。其它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或下降。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7.78万人,比上年增加5.35万人,增长2.1%。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5.97万人,增加4.6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30.37万人,增加4.4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191.44万人,减少2.88万人。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45万人,新增就业人数3.17万人,登记失业率3.96%。全市农民工总量为62.5万人。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03亿元,比上年增加6.85亿元,增长7.5%;12个旗县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超过3亿元,其中红山区超过20亿元,元宝山区超过11亿元,克什克腾旗和松山区超过7亿元。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0.44亿元,增加13.42亿元,增长3.6%。其中教育支出71.84亿元,下降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89亿元,增长2.5%;医疗卫生支出31.04亿元,增长25%;住房保障支出13.37亿元,增长2.8%。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0.7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510万吨,比上年下降2.9%。其中谷物487.85万吨,增长0.6%;豆类4.72万吨,下降41.5%;薯类(折粮)17.43万吨,下降46%。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5.62万吨,增长21.5%;甜菜75.8万吨,下降14.6%;蔬菜503.99万吨,增长12%;瓜类34.26万吨,下降2.4%。
 
牧业年度(六月末)全市牲畜存栏2214.58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51.39万头(只),增长12.8%。牲畜良种及改良种率90%;牲畜出栏率55.3%,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猪出栏345.77万口,牛出栏143.94万头,羊出栏563.45万只;能繁殖基础母畜存栏1082.1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04.57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6.07万吨,增长1.3%。其中,猪肉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9.85万吨,增长3.3%;羊肉产量8.96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12.06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37.07万吨,增长5.1%;禽蛋产量33.12万吨,下降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2.3%;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4%,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2.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冶金、能源、食品、医药、建材、纺织、化工和机械等八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0.6%,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9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1个百分点。其中冶金行业增加值增长12.7%,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57.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市原煤产量2669.25万吨,比上年下降4.5%;发电量211.69亿千瓦小时,增长18.3%。其中,风力发电47.47亿千瓦小时,下降5%;铁矿石原矿量2862.01万吨,下降4.2%;十种有色金属53.48万吨,增长31.5%;钢材262.84万吨,增长16%。其中,线材149.66万吨,增长14.9%;水泥585.52万吨,下降1.8%。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或下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利税130.22亿元,下降10.2%;实现利润85.1亿元,下降12.5%;产品销售率98%,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8.7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147个;施工企业房屋建筑面积1238.7万平方米,下降3%;竣工房屋面积800.7万平方米,下降4%;房屋建筑竣工率64.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94亿元,下降1.5%;实现税金0.19亿元,下降1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按注册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投资1093.3亿元,增长1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0.78亿元,下降55.1%;外商投资企业投资2.83亿元,增长162%;个体经营投资4.37亿元,增长32.2%。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84.45亿元,增长1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6.83亿元,下降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