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5-05-05 攀枝花市统计局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91亿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18亿元,增长5.3%。
 
全年国税组织收入49.33亿元,下降4.1%,其中,税收收入49.89亿元,下降3.4%;增值税38.76亿元,下降2.8%;消费税0.66亿元,增长4.1%。地税组织收入51.80亿元,下降1.7%,其中,税收收入46.29亿元,增长0.1%;营业税收入12.38亿元,下降13.0%。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2.87亿元,比年初增加18.69亿元,增长2.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1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5.81亿元,增长4.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58.19亿元,比年初增加49.26亿元,增长8.1%。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8.7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60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1.15亿元。保险赔款支出7.6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3.86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3.82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58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小学64所,幼儿园19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9344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8329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69165人;小学在校生76656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0551人。专任教师总数11826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570人,小学专任教师50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4%,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全年各项专利申请数1787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6.49亿元。安排科技项目1395项,其中,安排高新技术项目183个,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4个。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3项,其中省部级奖23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户,科技新增经济效益44.7亿元。
 
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58707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1522人,农业技术人员75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2个;文化(艺术)馆50个,其中,文化站44个;剧场影院6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83.43万册。乡镇广播电视站36个,352个行政自然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14%,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9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全市拥有医院、卫生院7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410人,其中:执业医师2551人,注册护师、护士3599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9599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4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85%。
 
全市拥有体育场(馆)6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56个,全民健身路径43条,社会体育指导站266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全国比赛银牌3枚,铜牌5枚;省级比赛金牌55枚、银牌44枚、铜牌38枚。全年举办了35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4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义务植树245.99万株,落实486.26万亩天然林管保护工程管护任务,巩固历年退耕还林成果27.5万亩。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2.6%(六项监测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比去年下降11.7%,二氧化硫(SO2)比去年下降20.3%,二氧化氮(NO2)比去年下降13.5%。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8.33%。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8.43%。
 
全年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15起,比上年减少10起,下降40%;死亡人数18人,比上年减少7人,下降28%。安全事故死亡32人,比上年减少12人,下降27.3%。未发生工伤事故死亡事件。
 
十二、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111.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43万人,非农业人口59.45万人;男性人口57.07万人,女性人口54.81万人。当年出生人口9752人,当年死亡人口66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74‰。年末常住人口123.2万人,城镇化率为64.0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10729对,离婚登记4404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2元,增长9.7%。其中:工资性收入18729元,增长8.7%;财产性收入718元,增长32.9%;转移性收入8827元,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506元,增长5.8%。其中,食品支出6615元,下降2.1%,恩格尔系数为37.8%;衣着支出1360元,下降5.3%;居住支出1650元,增长10.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473元,增长11.1%;交通和通信支出2733元,增长36.6%;医疗保健支出1036元,下降11.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08元,增长16.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60元,增长11.4%。其中,家庭经营收入6691元,增长5.3%;工资性收入3225元,增长19.6%;财产性收入292元,增长79.2%;转移性收入752元,增长2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35元,增长27.8%。其中,食品支出5052元,增长28.2%;衣着支出457元,增长15.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23元,增长9.5%;居住支出1691元,增长18.8%;交通和通信支出1532元,增长58.4%;文化教育及娱乐支出516元,下降12.0%;医疗保健支出895元,增长51.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9.4%、2.6%和1.3%,烟酒及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3.6%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
 
抽样调查表明,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12平方米,增长13.9%;94.73%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93.63%的城镇居民家庭住进单元房。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50.21万人,增加0.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62.93万人,减少2.7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56万人,增加0.9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1.25万人,减少0.9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06万人,减少1.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