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2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315人,比上年增加4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29人,增加96人,注册护士3675人,增加292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6672张,比上年增加51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339张,增加510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520.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0万人次。村卫生室61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1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110.73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11.88万人,平均参合率达101.04%。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10.5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611万元。“黄山市新安名医堂”落成并对外接诊。
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5个,比上年增加8个,其中:体育场9个、体育馆6座、运动场(田径场)10个。全市运动员在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11个大项的比赛中,有40人次获25枚金牌,8人次获银牌,11人次获铜牌;吕秀芝在亚运会上勇夺金牌。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项目100项次,参与健身群众人数达22.0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国竞走大奖赛暨竞走世界杯选拔赛、第九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全国山地车冠军赛(第四、五站)、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第一届中国(黄山)户外评奖大会暨首届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第十届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第十二届中国女子围棋赛公开赛(决赛)等19项品牌赛事。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16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黄山风景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了7个机动车环保检测站共13条检测线并投入使用,共检测机动车4.8万余辆,年内完成19197辆老旧车辆及“黄标车”淘汰工作;已完成了已有三个大气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增加了PM2.5等指标项目的监测,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新建了歙县大气自动监测站。全市PM10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微克/立方米,低于年度55微克/立方米目标值。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生态村18个,年末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7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乡镇53个、省级生态村107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
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Ⅲ类,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3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Ⅰ~Ⅱ类。太平湖水质为Ⅰ~Ⅱ类,丰乐湖、奇墅湖水质为Ⅱ~Ⅲ类。全市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年末森林覆盖率77.4%,当年造林面积6071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071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000公顷;退耕还林面积3463公顷。黄山区、祁门县跻身首批省级森林城市。黄山市在中国社科院2014年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二。
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38起,比上年同期下降0.47%,死亡110人,比上年同期持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16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5.63%;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47人,下降5.36%;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为2.20人,下降0.4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出生人口15192人,出生率10.30‰,比上年升1.7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378人,死亡率为6.35‰,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率为3.94‰,比上年上升1.9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47.69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36.7万人。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3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1万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6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工资性收入8670元,同比增长8%,经营净收入3966元,同比增长11.8%,财产净收入690元,同比增长11.6%,转移净收入3410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4元,同比增长8.1%,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4055元,同比增长6.5%;经营净收入3588元,同比增长12.3%;财产净收入1427元,同比增长6.2%;转移净收入5124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21元,同比增长5.7%。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期末人均拥有房屋面积46.48平方米。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42元,同比增长12.0%,从农村常住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4487元,同比增长8.1%,经营净收入4258元,同比增长11.8%;财产净收入118元,同比增长57.1%;转移净收入2079元,同比增长19.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56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期末人均拥有房屋面积52.69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5万人,比上年下降2.3%,其中:参保职工15.60万人,下降4.9%,参保离退休人员5.25万人,增长6.4%。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40.28万人,比上年下降0.5%,其中:职工参保18.58万人,增长1.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35万人,比上年下降0.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72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农民工3.8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26万人,增长1.2%。五项社会保险参保93.46万人次,征缴五项社会保险金额14.34亿元,增长0.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81.24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43亿元,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完成4.9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68.28元,按时足额发放5.25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5423万元。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1个,比上年增加2个;床位数12295张,增加400张。1.87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59万元,月人均补助308.8元;4.7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644万元,月人均补助176.5元;城乡均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7013人,发放供养资金2476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4.2%;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2400元,较上年增长32.0%;解决了7.61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开工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7579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080户。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6亿元,增长2.0%,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784万元,增长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