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供给大幅增加。全年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投资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0.6%,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筑面积29.37万平方米,增长142.9%。公租房(含廉租房)投资额2.43亿元,增长56.8%,公租房(含廉租房)建筑面积13.89万平方米,增长36.8%。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46.68亿元。新建四级以上公路215.2公里,改造县乡公路90公里,新增水泥硬底化村道686公里;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53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8万千伏安,输电线路86.44千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1.19亿元,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1.80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66.96亿元,增长11.7%;零售业零售额382.68亿元,增长10.9%;住宿业零售额13.15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20.21亿元,增长10.9%。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07.19亿元,增长6.4%,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4%,化妆品类增长21.5%,金银珠宝类增长0.8%,日用品类增长15.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4%,中西药品类增长18.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5%,通讯器材类增长12.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9.3%,汽车类增长3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8.1%。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总额176.2亿元,增长8.3%。在出口总值中,河源对美国、香港、欧盟、日本、东盟、韩国的出口额147.7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3.8%。
实际利用外资大幅下降。至2015年底,全市工商登记在册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55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全年仅签订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795公里,比上年增加2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5公里)。全年客运量3290万人,增长12.6%,旅客运输周转量38.44亿人公里,增长14.8%;货运量6510万吨,增长13.1%,货物运输周转量87.50亿吨公里,增长14.2%。
民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8.4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7.1%,其中私人汽车16.47万辆,增长32.0%。民用轿车保有量达9.85万辆,增长33.6%,其中私人轿车9.23万辆,增长36.9%。
邮电业快速发展,4G业务快速推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93亿元,增长31.7%,电信业务总量39.02亿元,增长24.2%。固定电话用户41.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8.28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115.1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9.8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6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67万户。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536.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国内游客2529.18万人次,增长15.2%;国际游客7.62万人次,增长29.6%。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1109.59万人次,增长16.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1.01亿元,增长19.2%。2015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2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1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10个,其中4A景区6个。
八、金融
金融信贷形势稳健,银行业盈利水平下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88.9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96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91.09亿元,增长10.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01.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08亿元,增长14.6%。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65.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48亿元,增长23.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5.81亿元,增长29.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不良贷款比例为1.42%,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税后)14.55亿元,下降16.7%。
证券投资市场交易活跃。全市共有5家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代理交易额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3.1%。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8.07亿元,增长72.8%;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53.98亿元,增长62.3%;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资金户)为111463户(其中B股1203户),比上年末增加37777户。
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23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11家,人寿保险主体12家),比上年增加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8.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7.86亿元,增长18.7%,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1.81亿元,增长55.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3.23亿元,增长38.8%。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7.28亿元,增长29.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51亿元,增长13.1%,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92亿元,增长70.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1.85亿元,增长33.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创强成果显着。全市100个乡镇、五县一区全部成功创建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区),成功创建教育强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100%,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区)全面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共有幼儿园541所,在园幼儿11.91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92.31%,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小学316所,在校学生27.75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136所,其中,初级中学100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0所;一贯制学校4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在校学生11.10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在校学生6.54万人,比上年减少5239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92.07%提高至93.01%;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49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13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39人,比上年增长0.5%,在校生11350人,比上年增长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