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9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6项,比上年增加11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4个,其中本年新增8个;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1511件,其中专利申请授权量83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7.1%和46.2%;高新技术企业31家,本年新增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99.2万册(件),全年总流通90.8万人次;博物馆8个,文物藏品6.21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38.06万卷,增长12.3%;已开放各类档案5.22万卷,下降56.4%;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由上年的94.14%提高至99.69%;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1.13万户,流失用户和新增用户基本持平。出版各类报纸4种,发行2244.5万份。
公共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81个(含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30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2090张,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881张,增长6.3%。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146人,增长12.3%;其中执业医师3186人,执业助理医师2072人,注册护士5226人,分别增长18.0%、15.6%和13.4%。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699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4.7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16%。全年无偿献血16109人次,献血量489.5万毫升。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7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1枚。群众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150次,体育人口达163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8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6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比上年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85:1(农民收入为1),与上年水平持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3%,分别比上年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68.72万人,净增2.02万人;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6.84万人,净增0.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8.56万人,净增1.1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96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8.72万人,净增0.62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6.18万人,净增0.0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21万人,净增1.04万人。年末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30.11万人,净增1.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305.81万人,减少4.6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额11.44亿元,受益人口达44.91万人。
社会福利工作不断强化。至2015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15.89万人,其中城镇1.92万人,农村13.97万人。共发放低保救济金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7318张,收养人数2019人,分别增长10%和3%。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7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公益金1.0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3.0%,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283万元。
安全生产事故明显减少。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12起,比上年减少59起,死亡110人,比上年减少18人,受伤488人,比上年减少66人,直接经济损失2552.89万元,比上年上升59.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50起,比上年减少90起,造成死亡102人,比上年减少15人;生产经营性火灾157起,比去年增加了32起,造成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770.5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36人,比上年下降18.1%;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7人,比上年下降17.9%。
十二、资源与环境
水资源总量大幅增加,用水量明显下降。全市水资源总量15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7.57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811.2毫米,比上年增加27.5%。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98.2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8.32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26.15立方米,下降7.9%。
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找到的矿产种类共44种(含亚矿种),矿产地290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32种,其中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3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铁矿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现有储量2.76亿吨。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854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9786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62万公顷,增长30.8%。活立木蓄积量6140.9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0%。全民义务植树411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6.2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8%。其中,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55万公顷。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水质方面,全市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新丰江、枫树坝两大水库的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96.2%,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1天,没有下过酸雨;声环境质量方面,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6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2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废弃物处理方面,市区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5万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44.60%提高至44.71%。
注:1、本公报中2015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0-2014年数据为年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