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6-04-08 莱芜市统计局
 
金融业运行稳健。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9.35亿元,比年初增加41.1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89.44亿元,增加24.3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58.67亿元,增加14.2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9.60亿元,比年初增加16.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7.98亿元,减少24.04亿元;中长期贷款146.85亿元,增加20.24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保险机构2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14亿元,增长8.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0亿元,增长4.84%;人身险保费收入13.64亿元,增长9.60%。共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5.66亿元,增长7.37%。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83亿元,增长20.44%;人身险支付赔款与给付2.83亿元,下降3.13%。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4项,争取无偿资金4851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48件,增长2.3%;授权量223件,增长27.4%。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46件,比上年增长40.1%。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4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院士工作站14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联盟4个,国际技术合作平台3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4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末达到6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6.24亿元,增长12.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85%,比年初提高1.15个百分点。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全年共招生4.17万人,在校学生人数16.19万人。共有幼儿园358所,在园幼儿34835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6%。
 
表4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机构机构数(个)招生数(人)在校生人
 
高等学校343679893
 
普通中学492317785004
 
初中401319351770
 
高中9998433234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卫校)9375810909
 
小学1261041155929
 
特殊教育学校18173
 
幼儿园3581194134835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9个(含7个民办博物馆),文化馆2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0个(含民营剧团),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乡镇文化站20个,农村文化大院1019个,15处文化遗产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项目。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8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93万小时。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48995户,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覆盖网络达到6600公里,全市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到33.37%。
 
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2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4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509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乡村医生)7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39人,注册护士307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82张、卫生技术人员5.65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处。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市体育场地有3322个,总面积达到338.45万平方米。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获金牌17枚、银牌19枚、铜牌32枚,其中,全国比赛金牌7枚。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共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38项,增长11.8%;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20名,总数达到5800名;全年新增体育协会2个,健身俱乐部5个,非营利性体育协会及健身俱乐部达到35个;新增城乡健身设施220处,镇级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村居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1.8%;销售体育彩票1.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城区主干道路的配套改造建设步伐加快,更新改造道路面积4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711公顷,覆盖率54.08%,公园绿地面积达1396公顷。天然气供气总量9241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气1463万立方米,居民用户11.84万户,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77%。供热面积达到1368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60%。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1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42个,完成投资45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农村新型社区达到80个,比上年增长11%。全年建设农房6924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改造危房1730户,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小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98%,绿化覆盖率达4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5%,垃圾集中处理率100%;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网络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着。全年新建水污染物减排设施9个,新建废气污染物减排设施5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69万吨、0.20万吨、6.78万吨、5.98万吨,分别比上年削减0.3%、0.5%、0.8%、5.5%。年末全市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点位11个,达标断面6个,达标率为54.5%,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年末细微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3%。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46.8%,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171天,全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为179天,比上年增加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