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6-04-08 日照市统计局
 
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完成产值547.06亿元,超过钢铁行业192.94亿元,优势比上年扩大103.31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降低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8.92亿元,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12%。
 
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市6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占75%,有信息化规划的占39%,有服务器的占53%,使用ERP的占27%,开展电子商务的占51%,OA普及率达75%。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57,增长14%。日照云计算中心一期工程完工,实现三线接入,互联网带宽达到万兆,与腾讯、乐视、安康家园、帝联等大型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搭建了云计算平台、共享灾备云平台、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了3处工业云体验中心。
 
工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2.05亿元,比上年下降6.6%。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产成品价格下降较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6.70亿元,下降22.8%;利税总额109.88亿元,下降11.6%。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市重点调度的116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有67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7.8%。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下降,其中,水泥产量1095.1万吨,下降6.3%;纸浆产量163.7万吨,下降6.7%。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电力供应形势稳定。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69.9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用电量138.50亿千瓦时,下降0.8%。全年完成供电量86.33亿千瓦时,下降2.7%,售电量80.88亿千瓦时,下降4.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7.81亿元,增长14.0%。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93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29个,比上年下降24.4%,完成投资977.46亿元,下降6.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88个,比上年减少33个,完成投资595.98亿元,增长8.4%;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2483.39亿元,增长29.0%。争取51个项目进入国家重大投资工程包,开工率100%,高于省要求10个百分点。5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9亿元,超出年度计划21.2个百分点;100个市级大项目完成433.9亿元,占年度计划100.7%。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一、二、三产业投资之比为2.5:40.0:57.5,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358.32亿元,增长25.4%,占全部投资的25.5%;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4.9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92.27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6%。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108.85亿元,增长18.4%,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住宅投资84.87亿元,增长32.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984.64万平方米,增长37.0%。房屋竣工面积94.01万平方米,增长96.2%。房屋销售面积147.75万平方米,增长0.3%。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2.56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15.19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36.57万平方米,增长2.7%。房屋销售额72.85亿元,增长0.1%。
 
保障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5683套,其中公租房1811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3872套。基本建成18520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3683套、棚改安置房14837套。自2006年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来,已累计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2036户2211万元,其中2015年761户,平均每户补贴1965.7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6.65亿元,增长0.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31.56亿元,下降0.8%。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38.94亿元,增长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6.56万平方米,增长2.5%。
 
五、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87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54.63亿元,增长3.7%。从城乡居民消费情况看,城镇零售额488.52亿元,增长10.1%;乡村零售额115.36亿元,增长10.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557.65亿元,增长10.1%;餐饮收入46.23亿元,增长13.0%。
 
主要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情况看,刚性需求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吃穿用等生活基本需求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6.26亿元,增长19.7%。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82.31亿元,增长25.0%;日用品类零售额5.34亿元,增长15.7%;家具类零售额1.15亿元,增长37.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2.23亿元,增长8.5%;汽车类商品零售额42.93亿元,增长2.4%;受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调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0.66亿元,下降16.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呈现回落。我市被列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和贸易融资风险等影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51.8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6.3%。其中,出口41.34亿美元,下降13.7%;钢铁、水产品、变速箱、发动机、纺织服装、柠檬酸及衍生物等为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额分别占34.1%、10.7%、7.7%、7.5%、4.8%和3.6%;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占16.2%、14%、12.8%、7.7%、4.4%、3.4%和3.1%。进口110.51亿美元,下降63.1%;铁矿石、大豆、机械设备、木材、煤炭及木薯干等为主要进口产品,进口额分别占21%、16.1%、14.3%、6.7%、6.2%和4.3%;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进口市场,进口额分别占22.1%、17.3%、14%、9%、4.8%和3.1%。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个,下降42.3%,合同外资1.96亿美元,增长16.69%,到账外资5.78亿美元,增长0.95%。实际到账外资主要来自现代威亚发动机、森博浆纸、宝华新材料、泰森食品等大项目,共到账外资4.9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来源地主要以新加坡、韩国为主,分别占64.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