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资源、环境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新增耕地4965亩,连续19年耕地保护面积不减少。做好日照机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青连铁路等大项目用地等保障工作,全年上报各类批次用地84个、1.9万亩。全市招拍挂出让土地240宗、1.66万亩,土地出让收入69.77亿元,实现政府收益28亿元。建成“日照市矿山开发远程监管平台”,对35处矿山进行监控。在全省地级市率先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数字日照”建设成果已经为全市30多个部门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102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5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8.1%、15.6%、5.6%、3.4%,获得省级生态补偿资金475万元。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为298天,列全省第四位,同比增加15天。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2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6.1分贝。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全市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6万吨/日,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60余个,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黄标车”淘汰任务。年末全市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功能区1个;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9个,其中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沿海地级市。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市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7项,争取无偿资金714万元。全年专利申请量2784件,增长32.7%;授权量1779件,增长17.5%。发明专利申请量1003件,增长153.9%,增幅列居全省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量167件;电子申请率88.1%。
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7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颁发市级科技进步奖80项。引进技术专利62项,引进或合作共建省级及以上科技研发服务机构33家。新增4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建综合科技服务平台2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年末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准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26个。山东名牌产品101个,增加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2个,增加1个;拥有省级质检中心2家。
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日照市人才引进政策》,设立人才招引专项扶持资金和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40个、创业团队20个、创新人才162人。设立“日照友谊奖”,建立日照市人才创新发展院、企业发展研究院,成立了人才开发办公室,建设了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5家、新增1家;五征集团技师工作站被认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高技能人才5.5万人,新增6249人。
教育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年末含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6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3所,技工学校类(日照技师学院)1所。普通中学95所,小学297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全市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幼儿园607所,入园儿童2.75万人,在园儿童9.24万人。新建公益性幼儿园60处,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92%,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29%。特殊教育学校6所。全市已创建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获2015年全省中职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3名、2015年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特等奖。
全部区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整建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的市。全年共招考教师672人,交流948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改善。2009年以来累计改造校舍360.06万平方米,新添设备404.45万台(件),新增图书1110.96万册。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81处,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1个,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10家。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年末有乡镇综合文化站55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有广播电视台3座,5套电视节目、5套广播节目,全年广播播出节目3.19万小时,电视播出节目3.11万小时。有转播电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线电视用户46.10万户,下降1.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6.10万户,下降1.2%。IPTV网络电视用户达到6.3万户。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对接加强。深入实施“千百重点文化工程”,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日照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率达到96%,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六个一”保护措施,启动市文物安全“天网工程”试点。打造“日照记忆”特展参加2015(济南)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现代吕剧《银杏树下》入选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展演奖并在全市巡演。成功推出“水知日照”、“舞韵龙门”实景旅游演艺精品。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44处,其中,医院36处,乡镇卫生院4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处,卫生监督机构5处,妇幼保健机构5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处,门诊部、诊所等425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58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136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856张。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3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5472人,注册护士6071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明显,重点传染病无暴发流行。全年完成诊疗737.4万人次,出院病人45.1万人次。优化出生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