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08 日照市统计局
日照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16年2月17日)
 
2015年,面对国际市场低迷、国内经济下行、贸易融资风险和持续干旱等多重困难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求创新、转型升级促发展”系列活动,把“突破园区、聚力招引”作为发展的头号工程,出台了“五抓”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全力推动发展,全市经济运行趋稳回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民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和改革创新中实现企稳回升。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核反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70.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4%。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13.0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717.14亿元,增长7.4%。其中,一季度GDP增长6.3%,上半年增长6.5%,前三季度增长6.9%,全年增长7.5%,呈现逐季回升态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11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9330美元,比上年增长6.9%,是“十一五”末的1.58倍,年均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6.9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2.0%。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4.68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4.8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8.6%、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3.8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55.61亿元增加到121.6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3.61亿吨、281.34万标箱,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9倍、2.65倍,均实现历史性跨越。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872.35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7倍。
 
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3:50.3:41.4调整为8.4:48.7:42.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蓝色经济实现增加值83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9.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上年末提高2.1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数量扩大。年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16.49万户,注册资本(金)2747.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6.9%。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2932户、注册资本(金)353.97亿元,分别增长1.2%、45.2%;外资企业468户、注册资本(金)35.55亿美元,分别增长0.4%、8.8%;私营企业3.66万户、从业人员33.64万人、注册资本(金)2037.55亿元,分别增长27.7%、13.6%和26.9%;个体工商户12.01万户、从业人员21.10万人,分别下降3.6%和0.6%,资金数额75.80亿元,增长16.9%;农民专业合作社4749户,出资总额52.37亿元,分别增长14.1%、27.2%。
 
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新增就业4.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7万人,培训4.1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低于控制目标1.5个百分点。创业成为拉动就业增长新引擎,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89亿元,扶持创业7030人,带动就业3.3万人。日照创业大学暨公共创业孵化基地挂牌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37%。1678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八大类消费品“七升一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7.4%,降幅比上年扩大3.8、2.2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实现增加值147.39亿元,增长4.3%。受严重旱情影响,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3.95万亩,总产量93.22万吨,单产398.45公斤/亩,比上年分别下降4.1%、6.9%、3.0%。全年肉类产量26.12万吨,增长24.0%;奶类产量2.6万吨,增长6.0%;蛋类产量11.4万吨,下降3.2%。水产品总产量59.56万吨,增长2.0%。
 
特色农业取得新成效。袁隆平院士团队在莒县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亩产达971.66公斤,再创全国最高纬度单产纪录。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2.77万亩,产量22.97万吨。特色种植业面积突破150万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21.1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2个、产地面积44.1万亩;有效期内种植业“三品一标”认证总数280个。
 
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林水会战”全面展开,植树造林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75公顷。其中,经济林2771公顷,防护林1974公顷,用材林2230公顷。全市育苗面积3398公顷。年末全市林木蓄积量540万立方米,有7万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林木覆盖率达到41.0%,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26.25亿元,增长2.0%。246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颁发经营权证书59万份。农村流转土地6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9.5%。工商资本下乡投资项目累计284个,投资额27.36亿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08.4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7.22万台,农用运输车3.93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237家,服务农户9.6万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21.41万亩,机播面积315.31万亩,机收面积289.53万亩。年末自来水受益村庄2874个。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2.14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210吨。
 
三、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4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6.9亿元,增长8.43%。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0.6%。规模以上工业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