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6-04-07 淄博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内涵效益型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累计新开工项目3800个,比上年增加1188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9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投资1591.3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1101.3亿元,增长14.9%。新兴产业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扩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85亿元,增长13%;现代服务业投资828亿元,增长25.9%;工业技改投资1290亿元,增长15.7%。商品房销售增速由负转正,逐步回暖。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45.9亿元,增长5.8%。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00亿元,增长6.4%。
 
重点商品供需稳定。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看,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01.4亿元,增长7.8%,占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42%。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2%,家具类增长16.3%,中西药品类增长11.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0.7%,文化办公类增长22.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6.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6%。其中,出口额达57.9亿美元,增长3.4%;进口18.4亿美元,下降44.8%。九大类主要出口产品中,建材产品增长19.2%,轻工产品增长16.3%,机电产品增长39.1%。传统出口市场中,对美国、韩国、日本出口分别增长3.5%、4.3%、5%,对欧盟出口下降4.3%。新兴市场中,对东盟、南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2.1%、11.3%,对俄罗斯、中东出口分别下降22.2%、3.7%。
 
对外经济合作成果丰硕。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个,外商直接投资(FDI)5.9亿美元,增长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批及增资项目12个,外商直接投资0.3亿美元,均比上年增长2倍。“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43家,增长22.9%;企业在境外新设立营销网络23家。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28.5亿美元,增长399.9%。优势产能转移企业1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4亿美元,增长266.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设施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214公里,比上年增长1.5%。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6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99.9万辆;其中,个人拥有汽车71万辆,增长11.2%。现有公共汽车线路242条,其中市区公共汽车线路31条。营运公交车2543辆,出租车6493辆。全年公路客运量达708万人,公路货运量达1.7亿吨。公路客运周转量18.3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达354.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0.5%。
 
邮政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达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达4.9亿元,增长59%。函件总数达832万件,比上年下降33%;快递3433万件,增长61.3%;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6555万份、407万份。
 
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年内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光缆线路总长度251.6万芯公里,增长4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7.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02.4万户,增长9.7%。全市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58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286个。
 
旅游业平稳健康发展。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年末,国家A级旅游区(点)总量达49处。其中,AAAA级旅游区(点)达13处,AAA级旅游区(点)21处,AA级旅游区(点)15处。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9.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9亿元,增长8.7%。全市国、地税总收入494.3亿元,增长9.3%。其中,国税收入274.7亿元,增长7.1%;地税收入219.5亿元,增长12%。入库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0.4%。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2.9亿元,增长11.8%。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6.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26.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缓慢增长,比上年仅增长1.6%。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71.3亿元,比年初增加20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59.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8.5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991.3亿元,比年初增加84.6亿元。全市现有上市公司26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2家。年末实有证券营业部28个,比上年增加3个。期货营业部4个。年内全市证券投资者资金开户82万户,比上年增加17万户。全年证券交易总额达15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平稳运作,中心挂牌企业611家,托管企业763家。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56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27家,人寿保险机构29家。实现保费收入99.1亿元,增长1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2.4亿元,增长2.7%;寿险保费收入66.7亿元,增长23.8%。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18.3亿元,增长2.3%。其中,产险赔付1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寿险赔付4.3亿元,增长11.2%。保险深度为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62项,比上年增加20项。其中,农业领域20项,工业领域210项,医疗卫生领域32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数分别为26项和236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6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3928件,增长1.7%。发明专利授权量1163件,增长71.8%。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7.8件/万人,增长33.7%。PCT国际专利申请5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