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6-04-07 淄博市统计局
 
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先进陶瓷、泵类、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等比较优势,有重点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年内通过认定6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1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正式获批,实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突破,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达19个。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总数达71家。新获批组建12家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959家,其中,省级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51家,国家级13家。科技人才培养、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淄博英才计划评选出首批19位淄博创新创业英才。4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特聘专家、1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795所,在园幼儿数11.6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3.8万人,毕业4.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4,与上学年持平。初中招生4.3万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2。普通高中招生3.1万人,专任教师师生比为1:14。全市共有高等教育机构1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3.3万人;在校生10.3万人;毕业生2.9万人。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2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农村文化大院达3102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34处,达105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省内部资料16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2100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节目套数分别为4套、5套。有线电视用户82.2万户,比上年下降4.2%;数字电视用户达82.1万户,下降3.9%;数字高清电视用户35.2万户,增长5.5%。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4%。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125个。其中,医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9个,乡镇卫生院8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分别增加0.2万张和0.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3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为7027人,其中,报告死亡17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52/10万,死亡率0.4/10万。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381枚奖牌。其中,金、银、铜牌分别为160枚、100枚、121枚。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84人参赛,获得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8枚。年末,全市4所重点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员613人,8所业余体校学员1973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社区体育场地113个,总数达396个;完成城市社区健身工程97个,基本实现了城市社区健身工程“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达3103个。体育产业加快培育。1个项目成功申报创建为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参加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企业数量、参展面积均居全省第一。体育彩票销售额达9.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2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5.1%。年内新建城市道路54.2公里,改造道路64.5公里,新增雨水管道95.5公里,新增污水管道68.3公里。城市垃圾中转站总数达108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为95.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6.1万吨。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用户共195万户,比上年增加70.7万户;城市气化率达9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611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91.4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效果明显。年末,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2215公顷,比上年末增加58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现有公园47个,公园绿地面积新增410公顷,累计408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平方米。
 
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按照“以人为本、提质加速、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达67.3%。17个省、市级示范镇开工建设391个项目,完成投资165.2亿元。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内农村住房建设新开工13519户,完成投资31亿元;农村危房改造1517户,完成投资4095万元。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得到加强,全市拥有中国传统村落3个,山东省传统村落29个。
 
住房保障深入实施。年内开工建设保障房38876套,比上年增长188%;竣工保障房4577套。经公开摇号分配各类保障房1816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40套,竣工2321套,交付经济适用房2201套。开工建设公租房2170套,比上年增长8.5%;竣工874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356户。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年末,全市土地面积894.7万亩。其中,农用地627.1万亩,建设用地179.7万亩,未利用土地87.9万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315万亩。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4万亩,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25.6万亩。
 
水资源节约利用。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9.5亿立方米;年开采地下水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4亿立方米。大型水库2座,蓄水量2100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096万立方米。全社会用水量10.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亿立方米。
 
林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年内造林面积14.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木材产量7万立方米,林木(活立木)蓄积量累计611.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