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07 淄博市统计局
淄博市统计局
 
2016年3月1日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攻坚破难,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扎实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全市经济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新旧动能加速转化的良好态势,“生态淄博”和社会民生建设成绩斐然,为“十三五”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发展基础稳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3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55.8:40.7调整为3.5:54.0:42.5。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228.8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756.5亿元,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89235元,比上年增长6.5%,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4330美元/人。
 
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1%,低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6%。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8.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11.4%。
 
2015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1
 
食品
 
100.6
 
烟酒
 
102.2
 
衣着
 
103.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3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8
 
交通和通信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0
 
居住
 
101.5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1.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88.6
 
招商引资成绩显着。全市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17个,比上年增加130个;实际到位资金535.7亿元,增长38.9%。重点领域招商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来投资项目184个,实际到位资金22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和55.6%;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182个,增长51.7%;股权招商及上市融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占外来投资的比重达21.7%,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大项目带动作用凸显。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226个,比上年增加62个,占项目总数的43.7%;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31.6%。远成集团齐鲁综合物流港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中国公共安全特种设备制造基地项目、亿达集团齐都科技新城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展顺利。
 
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0个,中国驰名商标8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11个。拥有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7个,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16家。累计有3个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89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比上届增加43个。累计建立公用计量标准352项。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证书1783张。
 
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9.2万户,比上年净增30.9%;注册资本(金)3232.7亿元,净增36.4%;户均注册资本(金)达111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8.2万户,净增48.1%;注册资本(金)3062.9亿元,净增36.9%;户均注册资本(金)373万元。个体工商户20.6万户,比上年净增25.4%;注册资本(金)77.8亿元,净增41.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173.6亿元,增长4.5%;林业总产值14.6亿元,增长5.7%;牧业总产值59.8亿元,增长3.9%;渔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4.2%。
 
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努力克服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达173万吨。其中,夏粮74.9万吨,比上年减产0.9%;秋粮98.1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5.7万吨、6.1万吨和9.1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为97万吨、193.8万吨。
 
2015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15年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173.0
 
-0.4
 
夏粮
 
万吨
 
74.9
 
-0.9
 
秋粮
 
万吨
 
98.1
 
持平
 
棉花
 
万吨
 
0.4
 
-9.2
 
油料
 
万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