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6-04-05 合肥市统计局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7446个,比上年增加186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718个,比上年增加1953个;竣工项目6619个,增加2108个。开工建设京东方10.5代线、合肥富士通微电子、商合杭铁路、合肥地铁3号线,合肥宝龙达笔记本、合福高铁等建成投产。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5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住宅投资778.73亿元,增长8.9%。商品房施工面积7199.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竣工面积1033.90万平方米,下降2.0%。商品房销售面积1589.21万平方米,下降0.3%;商品房销售额1222.90亿元,增长7.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6.39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7.26亿元,增长13.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977.46亿元,增长11.9%;餐饮收入206.19亿元,增长13.0%。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5]1539户,比上年增加167户。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1.0%,肉禽蛋类增长6.9%,服装类增长2.2%,中西药品类增长5.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9%,家具类增长25%,汽车类增长5.1%,化妆品类下降15.8%,日用品类下降0.3%,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6.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7%。全市纳入统计的开展网络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9家,网上零售额增长67.1%。
 
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181场,比上年增长2.8%,展览面积18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03.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出口137.08亿美元,增长9.6%;进口66.29亿美元,下降12.4%。机电产品出口额67.95亿美元,增长2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39.85亿美元,增长30.3%。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6户,比上年增长3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07亿美元,增长14.9%。新增总投资(含增减资)20.35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额2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完成营业额19.35亿美元,下降17.0%。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1.36万人。年末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合肥投资设立40家外资企业,新增3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4%。旅客运输量[6]1.46亿人,货物运输量[7]3.26亿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006.47万吨,增长24.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48万吨,增长1.02倍。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661.3万人次,增长10.7%。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6.88万辆,比上年增长19.8%,其中私人汽车96.43万辆,增长25.1%。民用轿车拥有量75.59万辆,增长23.1%,其中私人轿车69.32万辆,增长25.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2.16亿元,增长22.1%;邮政业务总量7.24亿元,增长13.3%。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55.84万户,比上年减少15.21万户。其中,城市121.07万户,增加1.69万户;农村34.77万户,减少16.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1.63万户,增加39.74万户。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接入用户186.98万户,增加44.74万户。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4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3.31亿美元,增长17.4%。国内游客7784.24万人次,增长19.1%;国内旅游收入953.22亿元,增长23.1%。年末全市有星级饭店68家,其中五星级11家、四星级21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5处。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100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4亿元,增长14.2%。财政支出77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9.6%,科技支出增长28.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5.9%,教育支出增长9.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93.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45.73亿元,增长16.0%。其中,住户存款3045.66亿元,增长11.2%;非金融企业存款4837.13亿元,增长14.5%;广义政府存款2690.00亿元,增长27.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609.09亿元,增长8.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171.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99.29亿元,增长17.3%。其中,住户贷款2887.76亿元,增长22.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106.51亿元,增长15.0%。
 
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家,融资2.34亿元(其中1家境外上市,融资0.15亿元),至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6家(其中境外上市2家)。全年债券融资1619.22亿元。年末证券营业部68个,比上年减少5个,全年证券交易量29869.61亿元,从业人员3439人。年末期货营业部21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期货交易量125726.73亿元,从业人员528人。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9.21亿元,增长10.2%;人身险保费收入84.84亿元,增长34.2%。赔款和给付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37.47亿元,增长16.5%;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9.05亿元,增长10.7%。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5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16680元,比上年增长10.4%。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9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消费性支出20049元,增长10.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8.4%、衣着增长5.5%、居住增长7.5%、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9.5%、医疗保健增长14.9%、交通通信增长15.8%、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3.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8]为33.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33元,比上年增长9.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79元,增长8.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8.1%、衣着增长8.1%、居住增长9.3%、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0.6%、医疗保健增长2.2%、交通通讯增长14.7%、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7%,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