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2016年3月22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呈现崭新形象。
一、综合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79万人,比上年增加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4%,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17.72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51.04万人,增加5.6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38‰,比上年上升0.29个千分点;死亡率5.31‰,下降0.7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07‰,上升1.08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566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97.91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298.93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4.7:54.7:40.6,其中三产占GDP比重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3102元(折合11737美元),比上年增加5413元。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523.8万人,比上年增加9.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85.6万人,减少7.1万人;第二产业183.8万人,增加2.4万人;第三产业254.4万人,增加14.6万人。城乡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70.4万人,增加19.7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20.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6%。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5.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其中,粮食作物49.67万公顷,增长0.9%;棉花2.99万公顷,下降8.3%;蔬菜9.02万公顷,增长4.0%;瓜果2.58万公顷,增长5.4%;油料10.58万公顷,下降3.3%。
全年粮食总产量323.31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稻谷256.79万吨,增长3.4%;小麦48.64万吨,增长2.3%。棉花产量2.93万吨,下降7.2%。蔬菜产量212.55万吨,增长6.1%。瓜果产量66.05万吨,增长7.1%。油料产量31.10万吨,下降2.3%。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143.37万头,比上年下降0.1%,出栏量291.72万头,比上年增长0.1%。肉类总产量49.12万吨,增长1.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99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20.25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11.54万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24.02万吨,增长2.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3.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农用拖拉机21.61万台,增长0.1%;排灌动力机械14.08万台,增长0.5%;农用运输车1.67万辆,下降0.6%。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机耕作业面积68.36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90.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机械播种面积21.58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8.6%,提高5.9个百分点;机械收割面积48.56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4.4%,提高0.2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折纯)29.69万吨,下降6.3%。农村用电量15.93亿千瓦时,增长4.3%。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392户,比上年净增86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123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其中超百亿元企业12户,比上年增加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7.5%和13.4%;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3%,集体企业增长23.2%,股份制企业增长1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8%。
规模以上工业中,37个工业大类行业有35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45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27.6%和19.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9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06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彩色电视机增长2.1倍,太阳能电池增长98.1%,汽车增长34.8%,液晶显示屏增长23.3%,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分别增长11.3%和5.0%,合成洗涤剂和塑料制品分别下降6.9%和6.8%,房间空气调节器下降9.2%,叉车和挖掘机分别下降12.0%和11.2%,发电量下降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2.33亿元,增长5.3%。其中,国有企业下降0.5%,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3%;中小企业增长3.7%;民营企业增长1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12个利润超10亿元的行业,合计实现利润394.67亿元,增长7.0%,占全部工业的81.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01.17亿元,比上年增长8.7%。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867户,比上年增加11户。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29.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房屋竣工面积6412.81万平方米,增长0.9%。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74.87万人,比上年增长1.0%。企业劳动生产率41.59万元/人,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民间投资4318.20亿元,增长30.5%;城市基础设施投资977.42亿元,增长9.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2.71亿元,增长69.2%;第二产业投资2097.9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投资3892.66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工业投资2049.66亿元,增长9.9%;现代服务业投资3022.75亿元,增长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