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6-05-31 永州市统计局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573.1亿元、增长17.6%,比年初增加234.9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1122.03亿元、增长13.1%,比年初增加129.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793.62亿元、增长23.7%,比年初增加152.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622.68亿元、增长25.2%,比年初增加125.43亿元,短期贷款169.51亿元、增长18.8%,比年初增加26.8亿元。
 
保险行业发展迅速。全市保险公司24家(其中,产险12家,寿险12家),县区级支公司93家(其中,产险46家,寿险47家),乡镇级营销服务部86家,银行代理机构89个。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0.51亿元、增长2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5亿元、增长23.6%,寿险保费收入27.56亿元、增长26.9%。全市各项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2.04亿元、增长14.3%,其中财产险赔款6.77亿元、增长52.3%,寿险给付5.27亿元、增长18.7%。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2.5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5.3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14万人,初中学校在校生20.31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9.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9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65万人。各类民办学校80所,在校学生5.78万人。全市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1.24万人,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227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8.66万人,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04亿元。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7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099万元。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2.1万个,其中中心城区0.61万个,新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6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3所、教师周转宿舍1800套。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R&D经费支出6.38亿元,比上年增加3.29亿元,增长106.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7.36亿元、增长33.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登记数35项。全年专利申请2387件、增长8.8%,其中发明专利710件、增长36%;授权专利1075件、增长0.5%,其中发明专利111件、增长6.7%。签订技术合同45项,成交金额0.65亿元、增长2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有线电视用户45.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43%。农村公益电影放映6.06万场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2个。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60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5个、新增1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7个,村卫生室4781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增长6.8%,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5万人、增长3.7%,注册护士0.97万人、增长9.6%。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技术人员587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23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3.09万张、同比增长20.2%。乡镇卫生院193个,卫生技术人员5148人、增长4.7%,床位7701张、增长27.5%。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91.77万人,参保率99.3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体育馆15座,运动场502个,游泳池12个,各种训练房139个。全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次数382次,活动参与人数80.25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44个。全年永州籍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8枚,在全省比赛中获金牌23枚、银牌31枚、铜牌19枚。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自然人口平稳增长。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35.2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542.97万人、增长0.79%,其中城镇人口240.26万人、增长4.82%,乡村人口302.71万人、下降2.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5元、增长9%。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67元、增长11.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095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42元、增长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分别比上年下降1.9、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4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3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64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全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到100%。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检查单位1264个,涉及劳动者人数4.71万人,投诉案件580件,结案数579件,结案率100%,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3731.76万元。全市向省人社厅累计提交社会保障卡制卡数据434.2万,制卡425.5万张,持卡人数为411.4万人。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24.17万人;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2.1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9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7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05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246.6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109.3元。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年分散供养的标准均超过省考核标准,分别为2940元/年、1308元/年、2909元/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4.7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03万户。
 
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省定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市定6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建设农村公路735公里,完成1198公里普通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6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23所,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28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46个行政村,行政村配电网改造40个行政村,城市棚户区改造17367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6834套,新增管输天然气用户13943户,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635张,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8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