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7-03-16 潍坊市统计局
 
医改工作持续深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706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762人,其中医生23854人、注册护士25972人。农村社区卫生室建成200处,顺利完成年度任务。潍坊市人民医院创建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安丘、昌乐2家县级综合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医院,全市三级医院达到13家,15家乡镇卫生院创建为全国第二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16年全市出生146095人,增长68.9%,其中一孩50450人、二孩93790人,分别增长21.4%和112.2%。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市美术馆开馆运行。市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和山东小戏创作基地落户潍坊。完成12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任务,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到82%。337个省定贫困村已有268个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占总数的79.5%。加快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市图书馆在社区、学校等设立分馆20多个。潍坊鸢都嵌银厂和董家骨科诊所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有限公司创建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5个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国家软件系统需求框架。
 
体育成绩突出。成功举办中国足协潍坊国际青年女子足球锦标赛和“鲁能·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5名体育健儿出征里约奥运会,杨方旭助力中国女排再夺奥运会女排冠军;组队参加省级锦标赛,取得117.5金59银66铜的优异成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组织举办了群众性体育赛事800余次,直接参与人数30万人。
 
九、科学技术、质量监督及人才工作
 
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445项,其中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5项,山东帅克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5项,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2.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2016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1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13%,比年初提高1.28个百分点。6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57项成果获得市级科技奖励。盛瑞传动“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我市企业以第一项目完成人获得国家一等奖零的突破。高新区获批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实力在全国147个高新区中居第23位。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组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0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9家、市级科技创新联盟9家。潍柴卡车动力总成众创空间认定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通过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家、省级14家,创客团队475个。新组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新增孵化面积34.6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665家。新入驻市科技孵化中心的科技型创业企业57家。
 
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着。全市国内专利申请2089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371件;国内专利授权101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59件。我市获批国家专利质押融资示范城市。
 
质量技术监督和商标注册工作成效显着。新创山东名牌产品34个,总量达到255个;新增山东省服务名牌13个,总量达到3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行政认定驰名商标3件,总量达到92件。新认定山东省着名商标30件,总量达到35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达到80件。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总量达到41家,省级450家,市级745家。
 
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3254人,引进高端外国专家568人,组织执行引智项目327个,获批上级引智专项资金420万元。10名外国专家获评第六届“鸢都友谊奖”,新增1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2名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受聘为国家特聘专家。全市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博士后科研平台总数达38家。新增3名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组织选拔100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潍坊市首席技师50名、有突出贡献技师60名、潍坊市技术能手100名,有6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称号,新增高技能人才2.5万人。
 
十、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09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976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9平方米/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27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6平方米/人。
 
物价水平小幅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医疗保健、衣着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9.3%、3.4%、2.9%、1.9%,居住类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0.8万人、823万人、94.1万人、131.4万人和86.5万人。全市户籍人员参保登记入库率达到99.6%。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85元提高到100元,其中滨海区提高到135元,高新区提高到105元。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全市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达到1.6万人次。改革完善生育保险政策,生育保险调剂金上调比例由5%提高到20%。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
 
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低于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新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38家,新增省级创业示范平台3个。全市各类创业孵化载体达到153家,其中省级创业示范平台14家。7个县市区建成创业大学分校,驻潍9所高校设立了教学点,带动全市组织创业培训2.4万人。
 
城乡低保不断提高。全市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12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867元。福利彩票销售总额14.9亿元,增长1.8%。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99家,培育引进养老服务组织42家,编制区域居家养老服务项目8大类56项。开工建设医养结合综合体20处,可新增养老床位15400张。全市21家养老机构实现内设医疗服务设施。实施养老服务“十百千万”工程,累计培训养老管理服务人员408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