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淄博市统计局
2017年2月9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十个新突破”工作重点,担当有为,创新实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全市经济运行质量逐步向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文化名城建设迈入新进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54.0:42.5调整为3.4:52.5:44.1。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50.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315.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945.8亿元,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94588元,比上年增长6.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4240美元/人。
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3%。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七涨一平,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2.9%。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市外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72个,比上年增加55个;实际到位资金738.6亿元,增长37.9%。重点领域招商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来投资项目237个,实际到位资金27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0.5%;服务业招商引资项目228个,增长25.3%;股权招商及上市融资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81.4亿元。大项目稳步增长。过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252个,比上年增加26个,占项目总数的44%;实际到位外来投资增长14.5%。
质量强市战略稳步推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4个。按照新办法新口径统计,拥有山东名牌产品25个,比上年增加9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2个,增加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3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质检中心8个。累计有4个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89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累计建立公用计量标准335项。
市场主体较快增长。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3.4万户,比上年净增14.6%;注册资本(金)4756.1亿元,净增47.1%;户均注册资本(金)达142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8.9万户,净增8.6%;注册资本(金)4535.7亿元,净增48%;户均注册资本(金)509万元。个体工商户24万户,净增16.5%;注册资本(金)99.5亿元,净增2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185.1亿元,增长4.6%;林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7.5%;牧业总产值61.9亿元,增长4.1%;渔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2.9%。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达166.4万吨。其中,夏粮72万吨,比上年减产3.8%;秋粮94.4万吨,减产3.8%。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5.5万吨、6.2万吨和9.3万吨。水果、蔬菜产量分别为99.1万吨、188.2万吨。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创建工作,拥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9家。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467个,比上年增加1121个。农机合作社达201个,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33个。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5个、12个,总数分别达到7个、15个、63个。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8个品牌入选全省首批百个知名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有效期内认证产品293个,比上年增加26个。其中,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60个、绿色认证农产品113个、有机认证农产品10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良好。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列入全市智慧城市试点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建设示范点10个。淄博被农业部确定为全省首个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试点市。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测算,全年农机总值26.6亿元。农机总动力251.3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73.4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好。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3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高于全省水平0.6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7.7%,重工业增长7.4%;分行业看,39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9.5%。在调度的209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26种,占60.3%。其中,化学纤维增长55.8%,化学药品原料药增长16.6%。企业效益整体较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01.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利税1320.8亿元,增长8.6%,其中利润803.7亿元,增长12.5%。工业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1%,较年初提高1.3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1.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稳步回升。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8.6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0.3%回升至全年7.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42.3亿元,增长7.6%;安装工程产值132.4亿元,增长6%。省外发展空间扩大,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产值96.2亿元,增长8.6%。全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231.3亿元,增长2.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43.6万平方米,增长0.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缓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9.8亿元,增速由年初的10.5%逐步回升至全年1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4.7亿元,增长14.7%;第二产业投资1836.9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1218.2亿元,增长10.6%。重点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38.7亿元,增长49.4%;装备工业投资514.4亿元,增长19.8%;现代服务业投资916.6亿元,增长10.7%。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显现。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