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75项,比上年增加13项。其中,农业领域21项,工业领域249项,医疗卫生领域5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数分别为41项和234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46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4511件,增长14.8%。发明专利授权量1043件,下降10.3%。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9.4件/万人,增加1.6件/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89件,增长56.1%。
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年内,淄博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家企业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无机非金属材料众创空间列入国家众创空间备案,C.D.Cafe淄博众创空间列入省备案。中科院山东转移转化中心淄博中心成立。新增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21家。获批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1036家,其中,省级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65家,国家级15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达22个,其中国家级2个。院士工作站数量居全省首位,达75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市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人。评选出2016年淄博英才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2人。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新建及改扩建学校已完工32所,其中新建14所,改扩建18所,超额完成29所学校的年度建设任务;累计投入“全面改薄”工程建设资金5.2亿元,任务完成率超出省考核目标16.7个百分点。统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市所有幼儿园达到市级二类及以上幼儿园办园水平;科学规划全市中小学布局,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建制完成了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工作;省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达到10个,居全省第3位。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参加山东省首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18项获奖,位列全省第三。参加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和总成绩位列全省第一。教育信息化深入实施。4个区县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388所中小学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首批123所数字化幼儿园建成,15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公有制专业剧团3个,文化站88个,文化(艺术)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50个。农村文化大院达2957个,比上年增加474个。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7种,刊物8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873件。现有广播电台调频7个台站10个频率,中波1个台站6个频率;电视开路发射8个台站19个频道,地面数字电视7个台站13个频道。全市数字电视用户达81万户,下降1.9%;数字高清电视用户39.1万户,增长11%。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65%。文化产业成果凸显。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蹴鞠娃、一凡堂、皇家一品、希文青瓷、齐图腾获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优秀展示奖”。3位大师入选第六届山东省文博会“十大匠心山东人”,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4家企业荣获“首届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数量居全省第一。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947个。其中,医院1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0个,乡镇卫生院8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分别增加0.1万张和0.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4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为6694人,其中,报告死亡11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44.2/10万,死亡率0.2/10万。
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462枚奖牌。其中,金、银、铜牌分别为186枚、139枚、137枚。全市8名运动员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参加了6个大项、9个小项的比赛,获得1银2铜,创参赛奥运会人数最多、项目最多历史纪录。年末,全市4所重点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学员1454人,8所业余体校学员1582人。全民健身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场地总数达389个;建成新型城镇化省级示范镇健身工程1个、农村新型社区健身工程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达3124个。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首届“起源地”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为打造属于淄博的国际赛事品牌积累了经验。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0.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十一、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全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全市建成区面积达327.2平方公里,增长2%。年内新建城市道路72.7公里,改造道路31.8公里,新增雨水管道96.2公里,新增污水管道68.2公里。城市垃圾中转站总数达113座,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为96.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城市平均每天供水86.6万吨。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用户共87.1万户,增加8.4万户;城市气化率99.8%。集中供热面积6600万平方米,增加200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3267公顷,比上年末增加34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现有公园49个,公园绿地面积达41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69.11%。在“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的城市建设总体框架下,实施了以棚户区改造、老旧住宅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和便民农贸市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改一建”重点工程,项目总数达605个,年内完成投资61亿元,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惠及群众9.4万户。深入推进示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17个省、市级示范镇开工建设295个项目,完成投资98.1亿元。农村住房建设新开工12541户,完成投资38.4亿元;农村危房改造2105户,完成投资672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