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03-16 潍坊市统计局
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民本民生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5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一、二、三、四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7.6%、7.6%、7.8%、8%,呈现平稳上升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559.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487.6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占比为8.6∶46.4∶45。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45.9%和49.5%,分别拉动GDP增长0.37、3.67和3.9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927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545美元),增长7.4%。
 
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258.5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214.9亿元,坊子区147.8亿元,奎文区238.3亿元,青州市615.7亿元,诸城市794.5亿元,寿光市856.8亿元,安丘市306.4亿元,高密市623.2亿元,昌邑市399.5亿元,临朐县261.1亿元,昌乐县29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95.4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303.3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27.5亿元。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新突破。全市“1669”产业实现增加值3638.4亿元,占GDP比重65.9%。品牌农业方面,实施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59.3万亩,带动全市粮食增产1.7亿斤。争创国家和省级畜牧业名牌产品和驰(着)名商标50个,创建省畜牧旅游示范区8处。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6个百分点。传统优势产业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增长7.9%、12.8%、11.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468.1亿元,增长10.7%。
 
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户数72.7万户,增长12.2%,注册资本(金)9415.7亿元,增长44.7%。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46618户,增长10.1%;总量达到16.9万户,增长23%。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4740户,家庭农场6262户,农村(社区)经济股份专业合作社5120户,农民专业合作联社373户。
 
非公有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全市非公有经济单位71.6万户,增长12.3%;从业人员588.2万人,增长8.4%;注册资金7437.9亿元,增长44.4%。经初步测算,全市非公有经济增加值3247.3亿元,增长8.3%,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2927亿元,增长8.5%。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8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6%。
 
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总体平稳。据抽样调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41.5万亩,减少4%,全年粮食总产量431.8万吨,减少5.3%;棉花产量2万吨,减少16.9%;油料产量21.3万吨,增长6.2%;烤烟产量2.8万吨,增长13.7%;蔬菜产量1256万吨,增长1.6%;水果产量80.7万吨,减少0.1%。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6.4万亩,四旁植树2445万株,森林抚育13.6万亩,育苗31.6万亩,林木覆盖率35.5%。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畜牧业生产增势放缓。全市肉类总产量132.5万吨,减少1%;禽蛋产量25.7万吨,增长0.2%;奶类产量22.8万吨,减少8.7%;大牲畜年末存栏33.5万头,减少6.4%;生猪年末存栏431.6万头,增长1.8%;家禽年末存栏11353万只,增长6.9%;生猪出栏821.5万头,增长1.9%;家禽出栏42351.9万只,减少2.4%。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渔业总产值52.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7.1%。水产品总产量61万吨,增长1.5%。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9.9万千瓦,增长5.2%。联合收获机达2.5万台,增长1.5%。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932万亩,机播面积1443万亩,机收面积1328万亩,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9.2%、89.3%、82.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2%。
 
农田水利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共引调长江水、黄河水2.1亿立方米。完成青州黑虎山水库和寿光小清河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潍城等11个县市区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顺利完成。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858家,工业增加值增长8.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8.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3.3%。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7%,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1%。2016年,全市统计范围内的221种主要产品中,有135种主要产品生产量同比增加或持平。发动机、初级形态塑料、熟肉制品等产品增幅20%以上,其中,汽车用发动机、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增速超过30%。
 
工业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25.7亿元,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743.1亿元,增长11.3%;实现利税总额1129.3亿元,增长11.8%;全年产品销售率98.7%;资产负债率56.7%,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前100名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96.7亿元,增长10.7%,占全市收入的38.7%;实现利润总额284.3亿元,增长16.9%;实现利税总额418.9亿元,增长17.1%。装备产业发展良好。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1亿元、637.2亿元和357.1亿元,增长12.4%、11.2%和20.8%;分别实现利润总额80.1亿元、36.6亿元和37.3亿元,增长30.4%、10.3%和14.4%;分别实现利税总额111.6亿元、54.2亿元和40.2亿元,增长26.8%、7.8%和11.6%。
 
四、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2.5亿元,增长13.2%。6570个投资施工项目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6473个,占总数的98.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2.6亿元,增长3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05.3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34.6亿元,增长4.8%。民间投资4308.9亿元,增长6.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2.6亿元,增长18.4%。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完成投资2865.2亿元,增长19.2%,全市3553个工业在建项目中有2441个项目建成投产。计划投资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148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869个,完成投资1295.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