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开发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6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436.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23.7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3亿美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7亿美元。开发区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7个,占全市的86%。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苏澳合作园区正式落地,武进高新区、武进经开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外事活动保持活跃。全年接待外宾215批1399人次,其中外国驻华使领馆团组35批174人次,外国友好城市团组43批242人次,外国来访记者17批52人次,经贸团组39批371人次。2016年新缔结友城两个,分别是德国明登市和英国索利哈尔市。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0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6公里。全年营业性客运量7204.5万人,比上年下降4.9%,货运量13396.1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公路客运量5423万人,比上年下降7.4%,公路旅客周转量37.1亿人公里,下降7.7%;公路货运量1.1亿吨,增长4%,公路货物周转量122亿吨公里,增长4%。铁路客运量1434.3万人,增长4.8%;铁路货运量108.9万吨,增长2.9%。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195.6万人次,增长8%,货物邮吞吐量1.57万吨,下降10.9%。港口货物吞吐量9385万吨,其中常州长江港货物吞吐量4031万吨,分别增长4.5%和11.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09.8万辆,其中个人汽车93.9万辆。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33.9亿元,增长30.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4.5亿元,增长41.3%。邮政业全年发送特快专递1.6亿件,增长40.4%。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4.7亿元,增长3.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26.2万户,其中4G用户达到388.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16.1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210.3万户。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旅游接待总人数6004.2万人次,增长10.1%,接待国内游客5989.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4.2%;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4.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分别增长14.9%和9%。年末全市共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家,其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级以上景区32家,其中5A级2家,4A级9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8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点4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7家;旅行社139家,1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星级酒店46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19家。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新建旅游厕所67座,改扩建旅游厕所31座。新建旅游停车场15个,总面积12.3万平方米,共计新增大车停车位283个,小车停车位2399个。新设、更新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志282块。
八、金融业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540.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2.1亿元,增长14.8%,其中住户存款3366.8亿元,增长5.4%。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043.2亿元,比年初增加688.6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60.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582.3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1.2%。
保险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保险公司共68家,其中产险公司28家,寿险公司40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人寿险169.4亿元,增长61.5%,财产险55.5亿元,增长7.4%。全年保险赔(结)款支出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人寿险33.2亿元,增长53%,财产险34.2亿元,增长2.3%。
证券市场运行平缓。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总数达46个,资金账户总数106.9万户,持有A股市值1198亿元。证券市场全年各类证券交易总额19439亿元,比上年下降39.6%。其中A股交易额16684亿元,下降42.4%;B股交易额321亿元,增长817.7%;基金成交额334.4亿元,下降55.4%;债券成交额2099.6亿元,下降14.0%。年末全市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3家,累计募集资金638亿元;年内新增上市企业5家,首发募集资金共16.5亿元。
九、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3860件,其中发明专利15349件;专利授权177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86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5家,累计1231家。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66项。科技进步监测位居全省第4名。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年末全市拥有高技能人才26.7万人,每万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949人。
平台建设提质加速。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6家,累计建成“两站三中心”1249个,其中省级以上631个。新增孵化器、加速器15家,累计123家;新增孵化、加速面积超50万平方米,累计达850多万平方米;培育科技企业6300多家。积极推进江苏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及4家省产业研究院预备研究所建设,其中2家正式挂牌;完成30家市级重大公共研发机构的建设和提升。
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编制完成示范区空间规划,“一核两区多园”的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框架基本形成。获批建设江苏省西太湖高新区、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建设步伐加快;“常州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成效明显;科教城省科技服务示范区特色鲜明;武进高新区及江南石墨烯研究院被列为科技部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96所,在校学生81.3万人,教职工5.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2015年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综合得分为88.1分。现代化学校建设稳步实施,全年列入市年度考核重点建设项目52个,投入使用6个,在建38个,8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年新增20所省优质园,13所市优质园,7所市特色幼儿园;开展常州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6所学校通过首批“新优质学校”评估;全面完成“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年末全市共有8所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重点实施“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已投入使用10个,并通过省级验收。教育教学保持全省前列,全市本二以上达线率达80.6%,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本一以上达线率达26.31%,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达37.6%;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总分位居全省第三,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分位居全省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