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332.9万册,全年总流通236.6万人次;自办广播节目7套,电视台节目7套,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分别为116万户、114.7万户。常州博物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验收并荣获“2016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全市四级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基本到位,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全年共推出十大系列、387项免费文化活动与市民共享。原创锡剧《夕照青果巷》代表江苏晋京演出,大型滑稽戏《幸福的红萝卜》成功入选省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并参加“江苏省第三届艺术节”展演,中篇弹词《龙城谍恋》入围全国牡丹奖。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67个,拥有总床位25085张,卫生技术人员3.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297人、注册护士13394人,全市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实现全覆盖。大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60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合格率94.7%。深化智慧健康建设,成为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城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2837个,其中体育场27个,体育馆30个。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147.9万平方米,其中年内新增35.6万平方米。体育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全市建设包括笼式足球场、灯光篮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5个,新建和更新288个健身点、2494件健身器材。年内共承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首届中国常州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常州武进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8项次国际比赛以及24项次全国比赛和16项次省级比赛。竞技体育实现突破,5名常州运动员和4名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参加第31届奥运会,获得2枚金牌、1枚铜牌,江苏省体育局、常州市人民政府和南京工业大学三方联办的江苏女子垒球队分别获得全国锦标赛和全国冠军杯赛冠军。
十一、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1%,其中城镇人口334.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1%。全市户籍总人口374.9万人,增长1.1%。其中,男性185.2万人,增长0.9%;女性189.7万人,增长1.3%。户籍人口出生率9.93‰,死亡率6.06‰,人口自然增长率3.87‰。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1万人,扶持创业1.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1.1万人,年内新安置残疾人就业52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35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5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0元,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4:1。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980元,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08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67元,增长1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7.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0.8%,分别较上年下降0.8个、0.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八大类商品“六涨两跌”,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6%,衣着上涨3.3%,居住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5%,医疗保健上涨12.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6%,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
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全年新开工保障房27440套,基本建成27476套。全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家庭1151户,其中实物配租家庭829户,租金补贴家庭322户。中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及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门槛放宽到3560元(含)以下。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7.9万人,比上年增长3.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3.0万人,增长2.5%;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1.6万人,增长2.7%。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2143元,比上年提高4.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四城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30元/月,金坛区、溧阳市城乡低保标准均为670元/月。2016年全市19584户、32229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6738户、10679人,农村低保对象12846户、2155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9亿元。全年医疗直接救助27.4万人次,医疗直接救助金额6189.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02个,养老机构床位数22009张,收养人数12615人。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1.43亿元。
十二、城乡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22省道常州东段等道路建成通车,340省道常州东段、地铁1号线一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得到优化完善,永宁路、新一路、龙汇路、红梅南路和新堂北路建成通车;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年内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3301.1万立方米,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顺利推进。
公交服务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公交线路324条,公交营运车辆3106辆,营运出租汽车3680辆。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9.4%,镇村公交开通率100%。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2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1.8亿千瓦时,增长21.7%。全年城区实现供水3.3亿立方米,供气9.1亿立方米,污水处理2.5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供气普及率99.96%,污水处理率96.2%。通用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加快推进,港华天然气利用铸铁管改造全面完工,改造、新建管道77.3公里。戚墅堰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竣工并调试运行,市区污水收集管网不断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了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提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