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7-09-16 双鸭山市统计局
 
金融存款、贷款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0.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长1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4.0亿元,增长14.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8.1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49.8亿元,比年初增长42.2%。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8.4亿元,下降3.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01.4亿元,增长61.0%。
 
保险业务保持增长。全年保费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5%。其中,财产险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寿险保费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5%。全年赔付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9.57%;寿险赔付金额75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招生960人,在校生3157人,毕业生734人。成人高校2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200人,在校生6220人,毕业生200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招生1518人,在校生4277人,毕业生2361人。普通高中13所,招生6892人,在校生21584人,毕业生6891人。普通初中67所,招生8059人,在校生26930人,毕业生9392人。普通小学110所,招生7366人,在校生49286人,毕业生812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6人,在校生161人。幼儿园182个,在园幼儿15205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2015年,我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大力征集并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国家、省级计划项目,取得新成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户,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7.3亿元,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了2015年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3项。全年共获得国家、省级专项资金310万元。
 
专利执法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开展流通领域专利执法3次,检查商业场所11家,检查商品138件,查处专利假冒违法案件69起,对照省局下达给我市的执法工作任务18件,超额幅度达到283%,比照去年同期的51件增长近35.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6个。全市共有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万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约11.5万户。全年出版报纸668万份,比上年下降9.0%。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68个,其中医院54个,卫生院4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5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156张。卫生技术人员935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96人,注册护士373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个,卫生技术人员177人。全市四县、四区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农合覆盖率达到了100%,参合率达到99.46%,补偿金额18994万元,受益农民81.5万人次。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2015年,市体育局成功举办了排球、乒乓球、毽球、羽毛球比赛,老年人围棋、象棋、台球比赛等十余项群众性单项赛事;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向省体育局争取政策性项目支持8项,共计179套体育健身路径工程,合计资金1370万元;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0名,为131名省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配发了服装。
 
体育彩票销量突破1.4亿元,比上年下降7.89%。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8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498元,增长21.2%。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45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84元,增长4.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15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1.1万人(其中:矿务局6.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2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4.41万人,其中职工27.32万人;离退休人员15.19万人(其中:矿务局4.7万人),其中企业14.43万人。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63497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38838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全市县级以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到100%。脊灰疫苗查漏补种15人,接种率达到100%。开展8月龄-6周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19人,接种率达到100%。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力提高。建立了13个医疗质控中心,促进了我市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配备了中医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00%、90%、73%。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城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逐年提高。在全市推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已签约16706户,签约居民45486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管理人数共计10.5万人,管理率逐年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100%。
 
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3597张,在院人员2773人,直接医疗救助1557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12154人次,门诊救助3420人次;农村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数38475人;城市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数58923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全市上下对节能减排工作,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及推广,进一步落实节能法规标准和监察措施,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