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政电信保持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06.81亿元,增长5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0.68亿元,增长71.3%;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6.13亿元,增长22.7%。全年快递业务量5.02亿件,增长2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80.1万户,增长5.4%;短信业务总量35.1亿条,下降8.8%。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39.3万户,光纤接入用户320.1万户。
六、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951.75亿元,增长8.0%。
金融存贷规模稳步扩大。存贷款规模双双超过3万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40.81亿元,比年初增加873.7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60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8.49亿元。
企业上市挂牌加快推进。全年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其中新增4家境内上市公司,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268家。年末证券帐户477.74万户,增长8.8%。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43527.96亿元,下降0.7%。其中,股票交易额22299.66亿元,下降14.8%;债券交易额19572.70亿元,增长24.7%;基金交易额1597.96亿元,下降17.1%。期货市场成交额60422.64亿元,增长0.2%。
保险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565.01亿元,增长6.7%。其中,人身险收入423.44亿元,增长5.4%;财产险收入141.57亿元,增长11.0%。赔付支出155.32亿元,下降12.6%。其中,人身险赔付81.23亿元,下降2.5%;财产险赔付74.10亿元,下降21.5%。
七、开发开放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出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若干意见,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51家,合同外资额264.23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06.08亿美元,增长5.0%;其中服务业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1.64亿美元,增长6.3%,比重达67.5%。在津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7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2500.78亿元。
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天津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全力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年新设境外企业机构67家,中方投资额33.2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亿美元。截至年末,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外人员1.33万人。
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646.85亿元,增长12.8%。其中,进口4694.49亿元,增长21.6%;出口2952.36亿元,增长1.2%。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437.32亿元,增长3.7%,占全市出口的48.7%。从出口市场看,对日本、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1.2%、7.1%和8.3%,合计出口额占全市的37.8%。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45.06万人次,增长3.0%;其中,外国人317.65万人次,增长2.8%。旅游外汇收入37.52亿美元,增长5.5%。接待国内游客增长10.4%,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2.8%。出境游48.50万人次,增长14.3%。邮轮旅游快速升温,接待到港国际邮轮175艘次,增长23.2%。年末全市旅行社463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64家。
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深入,90项改革任务完成81项,175项制度创新中169项落地实施,10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推进双向投资便利化,全年自贸试验区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8.03亿美元,增长12.1%,占全市的26.4%。全面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融资租赁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均占全国的80%以上。
八、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高水平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确立全市“1+16”承接格局。全力支持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河北省签订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累计达到355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3家科研院所落户天津,中煤科工金融租赁等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落地。“通武廊”携手打造协同发展试验示范区。京冀企业来津投资到位资金1089.14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6%,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435亿元。
重点领域合作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便利。京滨、京唐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城际实现“月票制”,滨保高速全线贯通。试运行京津冀航空货运班车,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机制初步形成。天津口岸进出口总额中,来自北京与河北的货物比重达到29.8%。产业对接合作加快。中沙新材料产业园、西青电子城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津冀芦台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生态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新成效。
九、新经济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9%,快于全市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4%,快于全市8.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和市场要求的新产品生产形势较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和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29.3%、27.9%、26.6%、14.2%、3.5%和2.3%。首架A330飞机交付,“彩虹-5”无人机试飞,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天津城域网建设进展顺利,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获得国家批复。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摩拜单车等一批总部企业落户,滴滴出行等一批新兴企业迅速崛起。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418.60亿元,增长30.0%,占全市的17.8%,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2%和15.8%。共享单车快速发展带动自行车生产,全年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增长31.6%。
十、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274.69亿元,增长0.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62.2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475.80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536.67亿元。实体投资6803.9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0.3%。工业投资3352.34亿元,增长3.8%。其中,工业优势产业投资增长6.9%。“三新”产业投资1926.15亿元,增长30.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7.1%,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