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04-10 日照市统计局
 
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年瓜菜果茶食用菌特色产业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73家,新增14家,总面积达到11.69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49万吨,总产值28.8亿元,增长2.7%、11.6%。“日照绿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期内种植业“三品一标”认证总数492个、新认证102个。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8.6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5.60万台。农机合作社21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1家,服务农户9.9万户。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03.07万亩,机播面积269.51万亩,机收面积252.54万亩。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0.7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575吨。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82.95亿元,增长10.15%。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有2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65.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5%,制造业增长1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22.2:77.8,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29.16亿元,增长9.0%,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53.79亿元,增长10.9%。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接替有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减少。钢铁行业全年生产高附加值酸洗薄板、镀锌薄板377.3万吨,增长20.8%;钢筋、线材等低端产品产量分别下降3.2%和61.9%。全市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63.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1%。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92.77亿元,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7%,比年初提高1.4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孕育成长,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65.0%和2.1倍。
 
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742.90亿元,增长17.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57.48亿元,增长88.6%,增速比上年提高48.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10.79亿元,增长64.4%,增速比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
 
电力供应充足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小幅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6.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量158.46亿千瓦时,增长11.2%。全年完成供电量99.07亿千瓦时,增长6.7%;售电量95.13亿千瓦时,增长9.6%。规模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9.77亿千瓦时,增长0.6%。其中,风力发电5.18亿千瓦时,垃圾焚烧发电0.9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6%、11.9%;生物质发电3.67亿千瓦时,下降5.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1.19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投资之比为2.1:41.4:56.5。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87.85亿元,增长14.8%,拉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3.18亿元,增长15.6%;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54.47万平方米,增长21.4%。全年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177个,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66.2万平方米,下降18.8%,去库存效果明显。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7224套,全部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16612套。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55.11亿元,增长21.1%,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5.36亿元,增长17.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29亿元,增长9.1%。其中,412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62.96亿元,增长4.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457.33亿元,增长11.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580.09亿元,增长8.9%;乡村零售额140.21亿元,增长10.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661.34亿元,增长8.9%;餐饮收入58.96亿元,增长11.7%。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情况看,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8.79亿元,增长12.8%。其中,粮油类和肉禽蛋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5.73亿元、6.11亿元,增长20.4%和19.2%。汽车类消费小幅增长,实现零售额51.88亿元,增长1.4%。
 
网络销售发展势头强劲。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零售比上年增长241.3%。其中,通过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347.8万元,是上年的3.8倍。数字化信息进程加快,传统的书报杂志、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等商品消费下滑明显,分别下降23.3%和10.8%。
 
六、对外经济
 
货物进出口稳中有升。全年完成货物进出口总值909.57亿元,占全省的5.1%;增长10.7%,增速比上年提高23.4个百分点,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局面。其中,货物出口349.95亿元,增长25.4%,增速居全省首位。货物贸易结构趋向均衡,出口比重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年进出口额过亿元企业达到70家。境外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对非洲、东盟、拉美和“一带一路”等国家出口分别增长32%、30.1%、118%和25.5%。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新批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42.6亿元,增长10.7%,总量创历史新高。现代汽车集团、华润集团、光大集团、金鹰集团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23个项目落户我市。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32个,提升了全市整车及汽配、浆纸、石化等产业链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现代派沃泰变速箱、森博浆纸、泰森食品、兴华石油等大项目,来源地以新加坡、韩国为主。
 
境外投资规模保持稳定。新增备案(核准)境外投资项目9个,对外投资额13.9亿元,连续4年对外投资超2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3人,下降19.4%。主要境外投资项目有: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并购美国WZNAHOLDINGS,INC.项目、五莲大地精工钢球有限公司设立美国分公司项目、山东呈龙服装有限公司设立韩国分公司项目、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毛里塔尼亚水产捕捞加工销售项目、山东沪鸽口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德国)研发生产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