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81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综合医院36个,专科医院14个,中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院1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7529张,其中医院17574张、卫生院7926张。卫生技术人员3.1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万人,注册护士1.43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32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7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87人。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异地新建有序推进,市直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以上。
体育事业成果显著。成功举办2016国际智力运动联盟智力运动精英赛、里运河中国淮安·丝绸之路户外运动挑战赛以及全市第八届运动会等赛事。新建健身路径40套、健身步道58公里、笼式足球场4个、拼装式游泳池1个,全市30个乡镇建成多功能运动场。市本级被列为首批省级体育改革发展试验区,淮安区施河镇被命名为首批省级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花样游泳比赛中,我市培养的淮安籍运动员梁馨枰摘得银牌。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面积7.09万公顷,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5.7万公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优良率76.5%;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优良率81.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5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盱眙县、淮安区和淮阴区通过国家生态县区考核验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市工业园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命名。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增加。年末户籍总人口567.56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91.24万人,占总人口51.3%,女性人口276.31万人,占总人口48.7%。年末常住人口489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1.84万人,增加8.53万人。常住人口城市化率59.7%,比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出生率10.93‰,死亡率7.44‰,自然增长率3.49‰。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62元,比上年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5元,增长7.9%;人均消费性支出16912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9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33元,增长1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2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0.27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6.7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36.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1.66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生育保险50.00万人,增加3.13万人;失业保险人数64.3万人,增加1.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1.4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92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26.32万人,参保率99.48%。全市共支付27.78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0.70亿元,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48.16亿元,组织27.6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第四轮免费体检。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7》公布为准。
(2)GDP、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增速为名义增长。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4)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6)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