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7年3月28日)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两大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平稳增长。完成GDP总量3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6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1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24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11.2:42.9:45.9调整升级为10.6:41.7:47.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7%,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人均GDP62446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9401美元),增长8.6%。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烟酒类涨4.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涨0.4%,医疗保健类涨12.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涨2.6%,衣着类跌0.6%,交通和通信类跌2.2%,居住类基本持平。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2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50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7%,保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6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03万人、创业培训2.9万人。
201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支撑不够牢固,自主创新有待增强,居民增收难度较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以及县域综合实力需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宜居生态家园建设等方面尚存短板。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458.55万吨,受极端气候因素影响,比上年减少8.67万吨,下降1.9%。其中,夏粮总产量170.57万吨,减少6.80万吨,下降3.8%;秋粮总产量287.98万吨,减少1.87万吨,下降0.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89.99万亩,比上年增加2.63万亩,其中夏粮面积463.08万亩,增加1.47万亩;秋粮面积526.91万亩,增加1.1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43.71万亩,减少1.0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5.65万亩,增加0.92万亩。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5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6.10万吨,下降1.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3万千瓦,增长0.4%。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2.5亿元。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等工程全部完成;黄河故道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大中型涵闸加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发挥效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里运河北门桥、堂子巷及古黄河水利枢纽等“三闸”工程全面建成运行,清江浦老城区除涝综合整治、清隆桥泵站改造、西郊泵站迁建等一批城市河道治理及涵闸工程建成运行。完成农村水利建设4650万土方,兴建建筑物8758座、防渗渠道645公里,疏浚县乡河道1398公里,整治村庄河塘1413面。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16.3%;集体工业增加值3.14亿元,下降17.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108.31亿元,增长17.5%;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13.13亿元,下降7%。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678.02亿元,下降3.2%。轻工业企业增加值709.48亿元,增长7%;重工业企业增加值916.70亿元,增长12.0%。
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4200.40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840.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1.4%;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等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60.30亿元,增长9.5%。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015.9亿元,成为继电子信息产业后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定任务。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4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3户,50亿元以上企业9户,10亿元以上企业90户。全市百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28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比重38.6%;实现利润192.87亿元,增长18.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利润比重48.0%。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47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7.29亿元,增长1.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82.16亿元,增长0.4%。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96.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较快扩张。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工业投资1518.49亿元,增长17.3%;房地产开发投资321.41亿元,增长13.3%。民间投资1781.94亿元,增长15.4%,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比重70.3%。完成220个市级重大项目投资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德科玛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有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64.50亿元,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33亿元,增长13.7%。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978.30亿元,增长11.9%;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05.53亿元,增长9.3%。
消费热点持续活跃。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3%,烟酒类增长17.4%,化妆品类增长9.1%,金银珠宝类增长7.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4.8%,五金电料类增长21.3%,家具类增长1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46.2%,汽车类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