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两聚一高”发展目标,全面做好稳定增长、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生态优化、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基础更稳、结构更优、动能更强、质态更好的发展态势,生态优化取得新进步,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1672.9亿元,增长11.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量和税收占比保持全省首位。财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领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6.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0.6万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0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和51.7%;新增个体工商户16.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17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5%和61%。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35.2万户,总注册资达5.5万亿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关停淘汰落后低效企业996家,压减钢铁产能83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30万重量箱,降低企业成本4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比年初下降1.3元。全市114个“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超260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1%。全年粮食总产量92.3万吨,比上年下降5.5%,其中夏粮产量27.1万吨,下降6.4%;秋粮产量65.2万吨,下降5.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7万吨,比上年下降21.1%;禽蛋产量2.2万吨,下降40.9%;水产品产量23.4万吨,下降8.2%。
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1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6.2万亩,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7万亩。年末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8.8%。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城乡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3947家,持股农户比例超过96%。集体合作农场208家,自主经营面积占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的16%。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840亿元,村均年稳定性收入8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1.8%。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分注册类型看,民营企业产值1.07万亿元,增长10.0%;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产值2.07万亿元,增长10.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2.41万亿元,轻工业产值0.78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4.7%。工业效益稳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18.5%,比上年收窄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4.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销售利润率6.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主导行业稳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六大行业共实现产值2.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持续壮大。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6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六大工业新产业中,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227亿元,增长39.3%;集成电路产业产值718亿元,增长17.2%。高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117.1%,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77.8%,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1.1%。
建筑业基本稳定。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1928亿元,增长4.7%。竣工产值1544亿元,比上年下降9.3%,竣工率为79.0%。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3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其中新开工面积34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0%。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1359家,实现利税142.9亿元,比上年提高0.2%。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3万元/人,比上年下降2.9%。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需求缓中趋稳。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9.6亿元,比上年下降0.3%,全年投资降幅逐步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90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工业投资1983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38亿元,比上年下降0.6%。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民间投资主体地位稳固。全年完成民间投资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7.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6%,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提升。全年新兴产业投资项目2784个,计划总投资3425亿元,同比增长17.7%;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4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0%。其中工业新兴产业投资1305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5.8%。
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256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5%;房屋施工面积118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房屋竣工面积21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0%;商品房销售面积19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8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