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8-05-03 苏州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74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基本生活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7.7%、18.2%和21.2%。新型商业模式迅猛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1万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0.8%。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特色商业街18条。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3.04亿美元。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7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接待国内游客120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年末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5家,五星级饭店28家。高等级景区、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数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旅游业发展量级稳步提高。苏州获评首批中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3160.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出口1871.61亿美元,增长14.2%;进口1289.18亿美元,增长17.4%。分注册类型看,各类企业全面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373.12亿美元,增长15.3%,占全市进出口额比重达75.1%;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13.0%和31.7%。从贸易市场看,对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出口534.07亿美元,增长21.6%;对欧盟、东盟出口分别增长12.8%和13.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382.8亿美元,增长15.0%,占全市出口额比重提升至20.5%。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全市一般贸易出口606.18亿美元,增长14.4%,占全市出口比重提升至32.4%。
 
服务贸易发展良好。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6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全年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出口超过22亿美元。服务外包平稳发展。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17.06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52.58亿美元。苏州荣获2017年“中国服务外包最具特色城市”,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跻身全国前四。
 
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全年新设外商投资项目985个,实际使用外资45.04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3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51.2%。区域性外资总部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新增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30家。
 
对外投资稳步推进。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23.18亿美元,保持全省第一。空间布局持续向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增对外投资企业42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10.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设境外投资非贸易型项目9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1.3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89.5%。新增参股并购类项目3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3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5%,比上年增长42%。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年末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2亿美元,吸引入园企业82家,入园企业实际投资总额3.77亿美元,实现总产值8.14亿美元。创新试点扎实开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一般纳税人资格等四项国家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营,平台备案登记企业达到296家,货值超过10亿美元。园区、昆山两地共有29家综合保税区企业参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共开具专票金额25.87亿元,税额4.15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26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8.26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3.1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6.21亿人公里。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1.49亿吨,货物周转量249.6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1.2%。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448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铁路货物发送量77.66万吨,货物到达量110.78万吨。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6.05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4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1.9%。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587.5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7.2%。
 
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年末拥有汽车355.7万辆,其中私家汽车302.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2.7%。
 
邮电业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发送快递10.41亿件,增长22.3%;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32.65亿元,增长16.2%。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9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2.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59.8万户,其中4G用户1338.8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527.87万户,比上年末净增81.15万户。
 
八、金融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总数838家,金融总资产5万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6467.6亿元,比年初增加603.3亿元,比年初增长2.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986.6亿元,比年初增加2062.2亿元,比年初增长9.4%。
 
保险业务增势良好。全年新增保险机构1家,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82家,各类分支机构933家。全年保费收入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163.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7%和5900元/人。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4家,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127家,累计募集资金191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0家,累计达459家。全年新增债券融资854亿元。年末全市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6594亿元,各类证券交易额4.91万亿元,期货市场交易额2.83万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12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0%。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73家,累计达4469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家,累计达677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家,累计达445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实验室)11家,累计达79家;年末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0家,其中国家级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