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8-05-09 莱芜市统计局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新争取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48项,获扶持资金3450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465件,授权量295件。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10件,比上年增长23.33%。拥有省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52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院士工作站19个,重点实验室2个,产业技术联盟4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8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81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年末总数达7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3.63亿元,增长16.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63%,比年初提高1.27个百分点。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持续巩固。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2所,全年共招生3.83万人,在校学生人数15.07万人。共有幼儿园367所,在园幼儿3.88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8%。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8%。
 
表42017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机构
 
机构数
 
(个)
 
招生数
 
(人)
 
在校生
 
(人)
 
高等学校
 
3
 
3561
 
10796
 
普通中学
 
49
 
20799
 
78886
 
初中
 
40
 
10991
 
49148
 
高中
 
9
 
9808
 
29738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卫校)
 
8
 
2542
 
7106
 
小学
 
121
 
11389
 
53793
 
特殊教育学校
 
1
 
10
 
100
 
幼儿园
 
367
 
13655
 
38758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6个(含13个民办博物馆),文化馆2个。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35个(含民营剧团),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乡镇文化站2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17个,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6处,市级30处。全市95%的村(社区)建成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8.8%的村(社区)完成村史展室建设。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8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19万小时。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1.5万户,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覆盖网络达7160公里,全市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61.5%。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5个(不含村卫生室),比上年增加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个,增加4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7219张,增加482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乡村医生)8104人,增加18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293人,增加74人;注册护士3320人,增加11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5.25张,卫生技术人员5.89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处。全年医疗机构、门诊诊疗人次数748.34万人次,健康检查人数49.6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拥有体育场地3452个,总面积达351.65万平方米,承办10项省级及以上比赛。全年获得省级以上重大比赛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26枚。其中,全国比赛金牌8枚,银牌5枚、铜牌4枚。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共举办市级群众体育比赛50项;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20名,总数达到6880名;新增体育协会4个,健身俱乐部5个,非营利性体育协会及健身俱乐部达到35个;新增城乡健身设施65处,镇级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村居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8%。销售体育彩票1.82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441公顷,覆盖率45.3%,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1239公顷。天然气供气总量12342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气3102万立方米,居民用户19万户,城市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81%。供热面积达2442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71%。污水日处理能力13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村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16个,完成投资23.31亿元;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农村新型社区达到85个,比上年新增3个。全年建设农房2346户,建筑面积30.75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16户,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网络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100%。
 
十二、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市拥有水污染物减排设施27个,废气污染物减排设施23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7万吨、0.19万吨、6.42万吨、5.25万吨,分别同比减少2.5%、1.7%、5.7%、5.5%。各级自动环境监测站25个,河流断面水质监测点位8个,达标断面5个,达标率62.5%。年末细微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11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53.8%,空气质量达标193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259天,比上年增加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