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黄冈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
2019年3月8日
2018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GDP)2035.20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6.1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32.04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635.6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及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7.7%、9.0%、8.7%、5.9%、6.7%和1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21.71:38.94:39.35调整为18.48:40.88:40.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24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1.3。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1.7%、居住类价格上涨3.3%、生活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6.1%。
全市新发展五类(含内资、私营、外资、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7.7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19万户,个体工商户6.39万户。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53.1万户,增长7.76%。其中,私营企业6.63万户,个体工商户44.00万户。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镇化率47.2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有序推进市区“双修”,新开工市政工程108个、完成投资7.3亿元,遗爱湖公园基本建成。大别山金融中心竣工,万达广场开业,市委党校新校区建成,资本大厦、市综合馆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别山医疗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进入倒计时,市疾控中心完成搬迁。完成交通投资142.6亿元,两条高铁、两座大桥、两条高速、长江645工程快速推进,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780公里,提前两年完成1万公里“455”安防工程。四项“补短板”重大工程提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水利投资56.5亿元,入江重要支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易涝地区外排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光网覆盖率实现100%,电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13.39亿元。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黄州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英山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加快推进黄团浠交通一体化,巴河特大桥开工建设,南湖收费站撤除,全市普通公路政府还贷性收费全部取消。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62.36亿元,增长3.5%。粮食种植面积617.45万亩,增长1.0%;棉花种植面积41.90万亩,减少21.1%;油料种植面积276.69万亩,增长4.2%;蔬菜面积180.05万亩,增长3.1%。粮食总产量283.02万吨,增长2.09%;棉花产量2.61万吨,减少18.1%;油料产量48.42万吨,增长5.7%;蔬菜产量345.13万吨,增长3.5%。水果19.69万吨,增长3.87%。
畜牧业现价总产值165.45亿元,增长2.9%。禽蛋产量26.9万吨,增长3.0%;生猪出栏421.2万头,减少2.5%;牛出栏24.1万头,增长1.3%;羊出栏60.3万只,增长1.5%;家禽出笼4317万只,增长2.8%。
渔业养殖面积(池塘养殖)81.95万亩,增加3.49万亩;水产品产量44.9万吨,增产0.48万吨,增长1.1%;实现渔业产值121.22亿元,增长2.02亿元;其中:鱼类35.72万吨,增长0.2%。
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稻田综合种养稳定在80万亩,粮经饲统筹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建成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21个,8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化经营组织过万家。新增30个有效期内农业“三品一标”品牌,达到55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96.56亿元。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序,实现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00.5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501家,增加1264家,家庭农场4694家,增加2528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8家,新增9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7.5亿元,增长1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96.6亿元,增长40.0%;国有企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34.9%;集体企业总产值3.1亿元,增长24.0%;股份合作企业总产值6.8亿元,增长19.3%;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598.9亿元,增长1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128.5亿元,增长6.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31.7亿元,增长16.5%;轻工业总产值752.9亿元,增长7.1%;重工业总产值1024.6亿元,增长18.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9%;实现营业收入1481.0亿元,增长8.2%;利润总额76.7亿元,增长14.0%;税金总额30.6亿元,增长10.1%;资产总计1363.4亿元,增长12.0%。
建筑业单位数397家,增加105家,总产值1062.29亿元,增加83.52亿元,增长8.5%。实现增加值196.42亿元,增长8.8%。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824.32万平方米,下降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336.8亿元,增长29.4%;集体经济投资17.08亿元,下降39.2%;私营经济投资627.12亿元,增长7.8%;其他经济投资43.7亿元,下降24%。
全年投资项目243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5884.64亿元。在建项目2330个,下降7.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531个,下降6.8%;亿元以上项目691个,投资额853.76亿元,增长40.7%。在全部入库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824个,减少2个;工业新开工项目545个,增加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