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9-03-21 聊城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52.59亿元,增长7.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1.76亿元,增长10.0%。
 
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0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城区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80.78亿元,增长9.4%。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21.27亿元,增长9.6%。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进出口总值489.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出口总值245.77亿元,增长3.2%;进口总值243.79亿元,增长8.9%。合同利用外资15.06亿元,增长1856.9%;实际利用外资5.25亿元,下降25.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145.21亿元、增长8.1%,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7%、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9.21亿元,增长7.5%。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489.10亿元,比年初增加242.4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40.11亿元,比年初增加223.3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45.29亿元,比年初增加139.86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578.49亿元,比年初增加6.59亿元。
 
保险业稳步增长。实现保费收入108.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5.06亿元,增长1.9%;人身险保费收入73.28亿元,增长3.6%。承保金额6.65万亿元。支付各类赔款(给付)金额34.19亿元,下降4.2%;赔付率31.6%。其中,财产险赔付20.97亿元,增长9.3%;人身险赔付13.22亿元,下降19.9%。
 
八、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优质教育资源日趋均衡。新建、改扩建学校42所,新增班级609个、学位2.9万个。名校办分校效果明显,带动弱校360所,惠及学生26万名。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公益文艺演出5099场次。保利水城明珠剧场演出74场,其中保利自营演出69场,公益场次5场次。放映公益电影7.4万场。成功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艺彩聊城·奋力开创新时代”系列活动。精品创作喜获丰收。新创作精准扶贫题材山东梆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入选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海源阁》被评为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东阿杂技“美人鱼柔术”和“青花瓷转碟”两个节目荣获立陶宛第十一届国际杂技节总冠军。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健康管理的老年人67万人,签约60万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养老机构66家,通过托管等合作形式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机构41家。医养结合机构开放养老床位数5341张,比上年增长17.6%。聊城祥鹤医养中心等4家单位被列为第二批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卫生改革加快推进。建立各类医疗联合体35个,覆盖乡镇以上医疗机构219个,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县(市、区)全部启动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以临床路径管理为基础的按病种收费改革扎实开展。
 
全民健身深入普及。成功举办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历时7个月,设有16个比赛项目,参与人数10万余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全民健身工程400处。截止年末,共建成农村体育健身工程5500处,乡镇街道健身工程135处,社区健身工程190处,市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处,实现社区、乡镇(街道)全覆盖。成功举办2018中国运河名城(聊城)自行车公开赛、2018“跑游山东”聊城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九、城乡建设、生态环境
 
城乡建设水平提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31.9亿元,村镇建设投资108.61亿元。新建改建道路64条,新增路灯3653基,园林绿化面积393公顷、改造提升149公顷,新建改建桥梁22座,综合管廊新开工10.5公里,新建海绵城市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实现11.5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9.5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实现乡镇(街道)天然气管道全覆盖,实现农村清洁取暖13.6万户。棚户区改造开工4.87万套,基本建成1.98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1692套,改造老旧小区107个。
 
生态环境显着改善。实现优良天数176天,比上年增加14天。PM2.5、PM10、SO2、NO2均值浓度分别改善15.5%、11.1%、22.2%和2.5%。4个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均消除劣V类水体,8处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要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国平原城市“创森”典型。
 
十、民生保障
 
精准扶贫成效显着。实现0.93万贫困人口脱贫,14.73万已脱贫人口保持稳定脱贫不返贫。市级及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51亿元,整合涉农资金7.8亿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26.28亿元。项目推进效果明显。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2个,带动4.3万户、7.9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四大片区”扶贫项目441个,完成投资29.95亿元。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76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28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92元,增长8.7%;农民人均消费支出9853元,增长9.5%。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164.09亿元,按时足额拨付各项社保待遇155.52亿元。年末,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7.26万人,基金收入103.35亿元,发放离退休费79.27亿元、基础养老金13.20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2.56万人,基金收入56.08亿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58.44亿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6.69万人、52.57万人、26.17万人。连续14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资149元;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50元提高到490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8元;失业保险金标准由每月980元增加到1085元。